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白岩松呼吁“多关注非名校学生”中国并不是只有985与211

来源:思想文学会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3-08

避免教育介入内卷的方式不仅限于资源的公平分配,还有话语权。

不是名牌大学的大学学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态。

双非的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大城市找不到好工作,所以他们不得不跑回家乡和西部。国家的均衡建设是中国未来20年的主题,中国要想站在世界之巅,地区发展平衡是重中之重。

一流高校就业集中在东部地区,是用脚投票的结果,也可能是大家努力学习的原因。为了更好地生活,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对错。但从长远来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只是一个起点,更大的问题是会导致社会发展更加不均衡。发达地区积累了国内最优秀最有机会接触教育资源的人,想要大家都回去是不现实的。

不光普通大学觉得不平衡,你问哈工大为什么有深圳校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什么有广州校区。他们考虑的因素其实是处理资源的不平衡。前段时间广州有专门的博士招聘环节,东北、西北、华中欠发达地区的大学和人才引进的展位数不胜数,而深圳的中小学招聘更是人头攒动,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比老白说得更严重。

逻辑上来说,我考不上北上广深的大学,进不了新的一线。我应该去二线城市读大学,深圳的中小学老师怎么可能不要我?我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我的一些师兄在高校拿到安家费后失信、逃跑,因为地方小高校不仅资源匮乏、官僚家长式,而且申请不到资金。

城市又不能提供配套的基础教育资源,所以更着急生孩子,所以还是去大城市。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单纯的学生心态问题。

教育资源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与不发达地区相比,发达地区的收入与第三世界国家相比,就像世界第一梯队一样。

然后,要不要这群人回老家再去救火?不可能,除非什么?把大城市投入的钱拿出来,去小城市上大学,让他们给老师和学生钱和资源。

以前名校毕业生逐渐成为决策者,那些在社会中坚有话语权的人,没有私心是不可能考虑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的。

有同学很坦诚地说,985高校的草坪和花坛一个月要修剪六次,而普通高校的实验设备总是放在账单里,不可能买。这个问题存在吗?有,而且有很深很深。但是谁愿意解决大家都不知道的问题呢?不好说。

这些问题必须解决,有人拿发达国家当反例,但你不知道的是,我们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有必要重视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因为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是关键。中国很大,不只是长三角。

如果继续用不平衡的方法去解决不平衡的问题,未来的发展会更麻烦,最终的平衡发展就是个笑话。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