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不良嗜好只需加上KPI,小学生沉迷游戏,家长可谓釜底抽薪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但很客观地讲,当代青少年受到的“诱惑”,要比家长上学时明显更多。就说上网和打游戏,连很多成年人都容易上瘾。
小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责任,还没有那么清晰的认识,更容易沉溺其中。而这不仅仅会影响考试成绩。
上学时盯着书本写字,回家后即使休息时间,也对着电脑和手机,这代学生的视力真的令人堪忧。如何用好的方式,让学生减少对游戏的依赖,是很多家长的苦恼。有位女士的做法却非常值得借鉴。
整治不良嗜好只需加上KPI,小学生沉迷游戏,被家长顺利戒掉
湖北武汉的一位三年级学生,这学期以来成绩下滑非常明显。当老师问起原因时,他却直言“不想上学”,上课时也不像以前那么认真了。
实际上,这种情况家长早已经有预料。因为母亲发现儿子在家上网课期间,也会偷偷将课程切换到游戏方面。课余时间更是肆无忌惮地捧着手机。
经过一番沟通,原来这位男生觉得学习功课太枯燥了,以后也未必能有什么出息。游戏玩得好也能赚钱,他的理想是成为游戏主播。
听到这种想法,相信很多家长一定很熟悉,不少家庭也有“同款学生”。不得不说,这些新兴的职业,确实对同学们的价值观和理想目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力。
可是很多学生不清楚,想要在这种领域成为优秀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看上去收入高,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人“分蛋糕”,两极分化更为明显。
但现实是,你跟小学生讲这些道理往往是没有多少效果的,想控制他们沉迷游戏的情况,还要从其他方式入手。
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再喜欢的歌,自从当了闹钟后也会厌倦。其实,阻止学生沉迷不良嗜好也是类似的道理。喜欢的事情被赋予一种任务时,反而让人变得越来越反感。
这位家长对游戏有一定的了解,她认为与其勉强让学生坐在教室里溜号,倒不如直接花些时间让他暂停学习,先戒掉这个“爱好”。
于是,她先帮儿子申请了休学,开始训练他成为更专业的选手。学生每天都要按照母亲的要求完成“KPI(绩效考核)”,玩到16个小时;还要总结每场游戏自己赢或输的经验技巧,进行复盘。
果然,也就一周左右,这位同学就开始因为这些,产生了厌倦的情绪。这才明白,原来想靠打游戏赚钱,未必比学习知识更轻松。果然,整治不良嗜好只需加入KPI业绩指标。
(学生写的总结)
家长可谓“釜底抽薪”,与其讲道理,不如让学生自己放弃
网友看后感到既有趣又佩服。其实我们大多数家长面对这种问题,往往只能跟学生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要么就是用特别严厉的方式惩处他们。
本质上,他们还是向往玩游戏,很难彻底解决问题。这位母亲的方式可谓“釜底抽薪”,让学生主动厌倦。不少人评价:真够绝的。
但是必须承认,这种方法真的比单纯的讲道理更有效果。还有人评价说,家长十分明智,学习就全神贯注,打游戏就争取做到极致,这样才能看出学生到底在哪些层面有潜力。
让儿子在家专门训练技能,如果他真的展现出超常的天赋,未尝不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发展。学生厌倦了,也能主动回归学校,踏踏实实地学课本。
教导后代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家长的思维不要禁锢
每个家庭在培养后代时都会遇到不同的烦恼,其实教育存在的意义本身就应当注重因材施教。所以家长教导他们的方式也不应该固化,多元化的引导形式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当代教育体系侧重普及化,培养方式跟以前的私塾或家庭教师,有本质的区别。不过也正因如此,我们家长在培育后代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更符合个人特点的方式。
就比如学生“不想上学”这个问题,有人带他们去工地体验生活;有人进行反向操作,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上增加难度。
如果一种方法难以见到效果,则说明家长的培养方式缺少实际意义。这恰恰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明明缺乏效果,还一条道跑到黑,不妨考虑换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