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将军的夫人子女今何在?儿子是将军,儿媳父亲是军委副主席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数十个岁月里,无数有志之士不惧流血和牺牲,他们前仆后继投身革命,只为驱逐鞑虏、振兴华夏。纵使,黑暗梏桎华夏,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追逐那束光明,坚信中华会有崛起的一天。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作为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功勋之一,他为祖国浴血奋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又义无反顾挑起中央赋予他的新任务,一手开拓了新中国石油工业。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之一,是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些最高荣誉的获得者——余秋里。
"独臂将军"余秋里的戎马生涯
1914年秋天,余秋里出生于江西省庐陵,生于贫苦人家的余秋里因为家中没有人接受过教育,在参军之前甚至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因为生于农村割谷子的秋收时期,所以部队上的领导就为他起了"秋里"这个名字。
后来,这个因缘巧合得来的名字收获了主席的好评,认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有"火红岁月"的象征意义。十五岁就参加红军的余秋里,在成年以后有幸先后到抗战红军大学、延安抗战军政大学学习。抗战打响以后,余秋里担任中央军委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而后,奉命率部队在平、津、保等地开展游击战。
1936年,红军部队在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时不幸被敌军大量的火力围追阻截。危急之中,贺龙总指挥下令,由余秋里率一队人马前往哲庄坝对敌军进行拦截。战斗中,余秋里为了保护遭遇危险的战友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左臂,由于双方战况焦灼,余秋里没能多做处理,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自己受伤的左臂又继续战斗和战友们一起义无反顾的冲向前方。
就在这时,余秋里接到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命令,其一马当先带领部下冲向山顶与敌人进行正面对抗,谁知敌人的机枪扫射过来,余秋里负伤的左臂再受重创,还未来得及医治左臂在敌人的攻击之下早已是鲜血淋漓、伤可见骨。哪怕是受此重创,余秋里始终没有退居二线,他再一次选择了先做简单包扎,与团长一起继续指挥作战,坚守在战场第一线。
而后,红军部队抵达甘孜之后余秋里左臂的伤情日益加重,严重到整条手臂已经出现发黑萎缩的状况,迫于当时红军医疗条件有限无法进一步治疗,无奈之下伤口严重溃烂发炎处于高烧之中的余秋里只能躺在担架上,被抬着行军。
等到到达新的据点有了治疗条件,余秋里的手臂已经彻底坏死,炎症已经危及到了他的生命。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军医不得不将余秋里的左臂截肢。手术过后,悠悠醒来的余秋里看到守在自己病床前的贺龙将军说到:"老总,敌人打断了我的左臂,我还有右臂,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后来,因为余秋里的英勇"独臂将军"的名号渐渐传开,大家都知晓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独臂将军"的英勇事迹,西方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将余秋里评价为"可敬的军人"。
成为石油部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余秋里先后担任要职,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人的优良传统,为人谦虚低调,严于律己。建国以后,一次回乡探亲的经历让大家实际感受到了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的质朴。
回到家乡之后的余秋里一见到前来拜访的亲戚朋友,就直接挑明让大家不要想着借自己的职位和功勋沾上点光,或谋取什么好处和便利。他的亲弟弟在听到哥哥的话以后抱怨其在功成名就之后都没有为家乡办一点事,余秋里严肃的说到:"我不是江西省的计委主任,更不是吉安县的计委主任。"
这样一位始终坚毅、正直的人,在从战场上退下来,国家百废待兴之时也从未停止过对祖国的奉献。
1958年,新中国面临严重的石油短缺问题,为了摆脱缺少石油的困境,中央决定派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负责石油的寻找、勘探工作。余秋里在临危受命以后快速适应新的岗位,努力投入工作。
后来,在余秋里的带领之下,石油部先后发现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等中国第一批油田。为祖国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帮助国家摆脱"贫油"的窘迫,一举实现了"石油自由"的目标。
虎父无犬子,满门英杰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余秋里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人,他的子女也都是承袭了乃父之风。余秋里和妻子总共育有三女一子,四个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之下都十分低调谦逊。儿女们都谨记着父亲的教诲"绝不沾光",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唯一稍稍走入大众视野的是他的小儿子余浩(小名"方方"),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也选择了成为一名军人,他追随父亲的步伐在祖国主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前往前线,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也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将军。
而他妻子叶文珊则是开国元勋叶元帅的小女儿,两位老革命家的子女因为同样的信念而彼此缔结,又分别承袭了父辈们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追随父亲们的步伐,成为中国的建设者,保卫祖国、服务人民,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真不愧是"虎父无犬子",满门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