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娱乐

港片我还看,看它有多烂

来源:南风窗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5-10

作者 | 向由

《追虎擒龙》证明,王晶依然是一个灵活的胖子。

港片、尤其是一部公映的港片,于我是一定要看的。

《追虎擒龙》中四大影帝的名号:梁家辉、古天乐、吴镇宇、林家栋,放大打在海报上……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能认全,但对我仍有巨大的吸引力。

不想,我买了《追虎擒龙》的票之后,却受到了朋友的阻拦。

她告诉我,这一部新片相当的边缘,在热火朝天“五一档”没有引起一丝水花,简直就像不存在。

▲电影《追虎擒龙》海报

这就很让人唏嘘,港片在当下已经是如此“小众”的爱好了?

01

夕阳红CP

我还是走进了电影院。

实话实说,我最早的想法,是看看王晶还有什么电影可“抄”的。

果不其然,从电影出现第一个人物起,《追虎擒龙》就落入“炒冷饭”的危机。

这一次,王晶又将“跛豪”与“五亿探长雷洛”搬上了银幕。

所谓雷洛,其人物原型是香港前总华探长吕乐。到了《追虎擒龙》中,这个黑白两道通吃的探长又改名为徐乐(吴镇宇饰)。

但不管是叫雷洛还是徐乐,这个题材实在是一碗凉透的“冷饭”。

跛豪和徐乐(雷洛),一黑一白,两人在港片中称得上是标志性的“枭雄”。

▲《追虎擒龙》中的跛豪(梁家辉 饰)

上世纪60年代,跛豪是倒卖毒品的大佬,在徐乐(雷洛)的保护下,成为香港毒品市场中的“老大”,但到后期,两人渐渐不对付。

徐乐(雷洛)的故事,戏剧性更强,他本人官居高位,做到了港英政府治下的“华人一把手”,在警界一手遮天。

他创造性地把贪污“制度化”,在他治下,警界盛行贪污风气,且赃款的来去由他统一安排。利用权力之便,他与跛豪等黑色势力合作赚钱。

两人亦敌亦友,一直是影视改编的宝藏题材。

▲影片中的香港廉政公署(ICAC)

现实当中,为了牵制徐乐(雷洛)的原型人物吕乐,香港廉政公署(ICAC)应运而生,同样也是观众眼中的熟面孔了。

这一段故事,在上一代观众那里,算得上一个“家喻户晓”。因为从1991年起,关乎两人的影视作品,已经不下几十部。

但一代观众已经老去,曾经的顶流CP跛豪和徐乐(雷洛),如今还有市场吗?

难说。

先把一切回溯到30年前的潘文杰导演。1991年,《跛豪》在影院上映,它开启了港片又一个类型:枭雄片。

▲电影《跛豪》剧照

所谓“乱世出枭雄”,当时的港片世界里,世道混乱,人人各安天命,主角往往是黑道中人,但当时的剧情在现在看来仍是不落套路的。

因为它不是脸谱化的“猫捉老鼠”,而是通过对一个黑社会“枭雄”从崛起到没落的刻画,体现大时代的变换,还有个人命运的捉摸不定。

潘文杰开创过后,同年有刘国昌推出《雷洛传》再加一把火,再到罗杰承的《湾仔之虎》,甚至是王晶自己的《金钱帝国》系列等,走的都是这个路数,用相对现实主义的色彩去刻画某一个具有争议的枭雄个体。

不过,枭雄片的“命数”很短。

很快,枭雄片直接被更加浪漫化、群像化的“黑帮片”取代。

现如今,连黑帮片都已经风华老去。

而跛豪和雷洛都早已化为历史的云烟。

一对“夕阳红cp”再出现在大荧幕,已经陌路无人识,年轻的观众们,“笑问客从何处来”。

▲《追虎擒龙》中的跛豪(梁家辉 饰)和徐乐(吴镇宇 饰)

多年过去了,“港片已死”的呼声之下,王晶再把他们捡起来放在一起讲,改个名字再闯大陆院线,也是有几分勇气和抱负。

但终究是一碗冷饭,王晶能炒出什么新花样?

02

“正气”枭雄

出乎意料的是,在电影某些部分,王晶改编得相当不错。

尤其值得称道的改编,《追虎擒龙》中有两处:

一处是对跛豪和雷洛重新的“历史定位”。

▲《追虎擒龙》片段

在过往枭雄片中,太多突出他们“雄”的一面,不乏有过誉美化之嫌。而在其它类型电影,如警匪片中,又将这两个人的恶展现极致,走到另一个极端。

他们在影史中的形象,往好了说是丰满多元,往坏了说是摇摆不定。

《追虎擒龙》的重新演绎,将两人明确为“时代产物”。

尽管说,他们在法外秩序中曾经呼风唤雨,但时代一改,再无能力可发挥。雷洛的一句台词,“时代不同了,我也是按点收工”,说得恳切真实。

另一处改编,是对两个枭雄命运的收尾。

电影中,他们都被“天将”般的警察逮捕。

有的评论说,两个大佬的收场,毫无戏剧冲突,王晶未免太敷衍了。

▲《追虎擒龙》中的陈克(古天乐 饰)

我却觉得,这样的平淡更好。

在文学创作中,小人物往往身不由己,拥有充满了宿命感的悲剧性,但在大人物身上,结局往往不是“因果报应”,更多的是“气候变化”。

此一时,他们是龙是虎,彼一时成了鼠、成了虫,没得商量,束手待命。

因此,《追虎擒龙》的故事,是最具有正剧气质的一版“双雄戏”。

03

追龙“污点”

从名字上看,《追虎擒龙》继承了“追龙”系列,算是其中的第三部了。按照王晶过往的表现,一个系列拍到“三部曲”,也该散了。

这个系列,曾是王晶作为导演的一场翻身仗。

▲《追龙》“三部曲”

《追龙》为王晶带来了广大好评,曾经,我并不服气。

2017年上映的《追龙》,豆瓣评分是7.2分。分数虽然不高,但对于“专出烂片”的王晶,足以给人全新的观感。

看看对《追龙》的评价,有人说它是港片没落后的一道亮光。

甚至有一个说法是,“王晶的电影是不是烂片,主要看王晶想不想拍烂片”。

言下之意是,王晶想拍精品就出精品,想要“圈钱”就出烂片,他对电影的质量完全把握得住。

这是对导演个人能力上的极高评价了。

不过,熟悉港片的观众,不会对《追龙》这样高评价。

如果把它放在整个港片中,以“枭雄类”电影论,它自然比不过潘文杰、刘国昌电影;

以“犯罪题材”论,有杜琪峰、韦家辉在高岭之巅;

即便以“枪战题材”论,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也稳操胜券……

当然,与类型片的顶级案例去比,对王晶是不公平的。

但在我看来,《追龙》最大的硬伤,是王晶电影一以贯之的“原创性差”。

《追龙》当中,高科技还原的九龙城寨,让观众们津津乐道。城寨中的混乱、残忍,还有充斥着宿命感的“赛博朋克”美学,令当时的观众们惊呼过瘾。

▲《追龙》中的九龙城寨

不过很可惜,电影过分借鉴了1982年邵氏电影《城寨出来者》,如果对比的话,人物关系、剧情走向,几乎重合得上。

本文不便对剧情展开对比,但值得一提的是,《城寨出来者》实地取景于九龙城寨,它留下了难得的城寨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

所以王晶的《追龙》系列,对我来说从来不是“港味”回来了,而是一锅杂烩的“糊味”。

但《追虎擒龙》的表现,让我忘掉了“前嫌”。

▲《追虎擒龙》剧照

或许,必须接受的是,从《追龙》到现在,又或者追究到90年代的作品,王晶都不会自立风格。

他最擅长的,依然是“拿来主义”。

港片的鼎盛时期,类型片层出不穷。但在每一个类型中,几乎都有王晶的涉猎足迹。因为这样,王晶在港片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例子是举不尽的:

邱淑贞在《赌神2》中发牌的一幕;

▲电影《赌神2》中的经典一幕

周星驰,在韦小宝角色中的诙谐与咸湿;

▲电影《鹿鼎记》中,韦小宝(周星驰饰)

李连杰,在《新少林五祖》中快意恩仇;

王祖贤,在他镜头下青春洋溢……

▲电影《赌神》中的珍(王祖贤 饰)

港片的美好,有王晶的一份。

当然,王晶不只是“拿来”,他也有自己的坚持——永远不变对“大胸妹”的爱。

这在今天变成他被嘲弄和批评的点。

不过,王晶的确知道,在竞争激烈的院线上,观众们爱看什么,他就给什么。

▲《追虎擒龙》中的徐乐(吴镇宇 饰)和猪油仔(郑则仕 饰)

他的电影披着一层“时下流行”的皮,对于时兴的元素,王晶将它们拆解混装,拍成一部凌乱、诙谐的作品,明明是“四不像”,却又生出妙趣。

港片不能没有王晶,但是,只有王晶也撑不起港片。

“黄金期”一过,港片的气数明显衰微,王晶也没有了可“拿来”的东西。

整个追龙系列,最可贵的是,王晶以一己之力挽回了些许“回光返照”,尽管,那依然是从遥远的港片中“拿来”的。

然而,就以当下的“港圈”发展看,再出一个像杜琪峰那样开宗立派的大师,希望渺茫到可以忽略了。

不只是导演,“港圈”中演员的青黄不接,同样是有目共睹。

▲《追虎擒龙》的主演阵容

在走进电影院后,我很快就明白,《追虎擒龙》没有火起来的原因之一,无疑是“审美疲劳”。

岂止是疲劳呢,几乎称得上“心酸”了。

片中的演员们,再也掩盖不了岁月印记。

1993年梁家辉参演的《新难兄难弟》中,他化妆出演一个垂危老人,《追虎擒龙》中的梁家辉,皱纹深埋,老态尽显,完全可以无缝穿越到当年的片场。

唯一区别是鼻子。

据传,为了演好“跛豪”的角色,梁家辉特意做大了鼻子——往鼻子里塞卫生棉条。搭档吴镇宇开玩笑说,“梁家辉把全佛山的棉条都买走了。”

▲吴镇宇爆料,梁家辉为了人物更贴近“跛豪”形象,在鼻子里塞棉条

在这里,要给老一辈影帝的敬业精神点赞。

其他几位演员也是“风华不再”,即便是电影中的“年轻人”古天乐,也完全看不到“古仔”样貌。他今年已经51岁了。

没有真正的年轻人,港片也回不到从前的精气神。

我就是抱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走出影院——《追虎擒龙》很值得看,毕竟,看一部就少一部了。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