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唐晓琳:留美深造7年未获博士学位,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三国时期,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前,诸葛亮还是一介布衣,用自己的话说就是躬耕于南阳,当时诸葛亮已经是一个26岁的大龄男青年,不仅没有工作,还是一个家里蹲的宅男。而后来他的对手们诸如周瑜郭嘉等人,已经是各自阵营中的中层管理干部,要说没有压力也是不可能的,哪怕放到今天的社会,一个26岁的男青年要没有工作整天无所事事,一定会被家里人骂死。
诸葛亮的家里人也婉转的提醒过他,他的老丈人甚至愿意通过自己的关系给他在荆州刘表那里谋一份差事,但诸葛亮却依旧坚持自我,想要实现远大的抱负,在压力大的时候会通过弹琴也解压,这个习惯在空城计的时候也体现过。人的一生,设定有理想和目标是好事,但一定要学会根据实际来调整,当年北大的才女留学美国,却因学业压力大而选择了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
赴美留学
唐晓琳是一个很文静清瘦的女孩子,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戴着一副眼镜,性格文静腼腆,笑起来的时候眼镜会眯成一条缝,符合人们对学霸的印象。除了外表,唐晓琳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从小到大,她一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她的排名决定着全班在全校成绩的天花板,虽然唐晓琳是一个女孩子,但她从理科却充满着兴趣,在被称为男生占据绝对优势的物理学方面,硬生生拼出一条路。
2004年,唐晓琳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空间物理学专业,这是一个知名的学院中的牛逼专业,空间物理是专门研究天体行星和空间飞行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空间环境和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专业术语一般人都读不明白。唐晓琳选择了这个专业,与小时候的梦想密不可分,她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天空充满憧憬,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遨游太空,飞上寰宇,但没想到的是,她最终却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大学毕业以后,唐晓琳选择了赴美留学,因为这个专业的顶尖人才都在美国,她很快的读完了硕士,开始信心满满的攻读博士,在犹他大学的物理天文系,从此多了一个勤劳积极的身影,唐晓琳把这里当做自己实现梦想的重要一环,如果能顺利拿下博士学位,那她就一只脚踏入了科学家的平台,未来不可限量。按照唐晓琳的实力,正常来说几年内就可以拿下博士学位,但她等了整整7年都没有成功,而且远远看不到希望。
一跃而下
在开始攻读博士的时候,唐晓琳曾经和朋友们抱怨过压力大没时间,精神紧张,学院之间关系和谐等等。朋友们也经常见不到她,要找到她,只能在实验室里,或者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唐晓琳在读博士之前的人生一直很顺利,几乎都是按部就班,从来没有卡壳过,但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却停滞了,而且一停就是七年。随着读博士时间的延长,唐晓琳的心里越来越急躁,也越来越压抑。
2017年是唐晓琳读博士的第七个年头,9月下旬唐晓琳的朋友们突然联系不到她,她已经好几天没有和家人朋友联系,去学校寻找也没有发现唐晓琳的身影。只知道唐晓琳去了旧金山,还在金门大桥附近出现过,朋友们开始在网上发布寻人启事,设置了高额的奖金,但还是一无所获,最终噩耗传来唐晓琳的尸体被发现了。这个悲痛的消息传回了国内,网上一片哀悼之声,人们对于这样的高材生遇害充满了惋惜,对于同胞在美国遇难充满了愤慨。
美国的警局没有公布唐晓琳死亡的具体原因,但还是可以确定唐晓琳是自己从金山大桥上跳下去的,每年都有轻生者选择在这里结束生命,也许这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唐晓琳的家人朋友都无法理解她为什么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或许这个悲剧的源头很早就显露出来了,只是当时没人发现,唐晓琳曾经对朋友说过,金山大桥的景色很美,她很喜欢这里。
背后原因
北大天才,留美高材生,7年未成博士,跳桥轻生,这些关键字引爆了国内的网络,大多数的评论都在说唐晓琳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不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说她从小到大太过于顺利,没有接受过挫折教育,仿佛问题的所有原因都是唐晓琳自己的过错。
但仔细深究这件事的背后,就会发现唐晓琳的学校和导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唐晓琳确认遇难的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她的导师删除了唐晓琳的资料,删除了她七年间存在的痕迹,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唐晓琳这个人。
据知情人士说,唐晓琳并不是7年里唯一一个被拖延的研究生,她的导师以各种理由打压她们,让她们免费当苦力给导师干活,唐晓琳曾经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还在实验室给导师看结果报数据。这也是美国高校的一种常态,尽可能的压榨研究生的价值,在7年里唐晓琳提交了6篇合格的博士论文,但都未能打动她的导师,按照犹他大学的规定,博士生导师拥有绝对的权力,所以只要导师不点头,唐晓琳就可能一辈子都成不了博士。
除了学校和导师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压榨,来自家庭的高期望也是促使唐晓琳失去理智的原因之一,从小她就是家里的骄傲,是父母的门面,考上北大赴美留学,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龄人,然后在她读博士的日子里,那些在她身后的同学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就,她还是一个学生,而且7年都没有拿下博士,这让她的父母很着急,不停的给她施加压力,希望她再努力一点,不要荒废光阴。
但这并不是唐晓琳可以决定的,她已经足够努力,足够拼命,奈何学校和导师掌握她的命运,熬过7年也许还有下一个7年,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如何应对,她已经拼劲了全力,就像跑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她太累了。但唐晓琳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只要人活着就有万千种可能,人生在世,并不是看谁跑的快,而是看谁跑的远,不是看谁爬的快,而是看谁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