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事业发展史上,没男人什么事
算是在丧丧的最近,看过的最提气的一条新闻:
董明珠说“不用性别差异解决问题”——
在综艺中,董明珠面对实习生提问,直言:职场无关性别,只在乎实力。
性别不该成为职场的弱点和歧视,当女性在职场的实力得到认可,性别也不会成为困扰职场女性的因素。
来听听董总职场金句:
用性别差异来作为自己的一个资本去做销售,你无非就是博得别人的同情而已。
但是你要能够去打下一片天地,而不是用性别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时代里面,有人以小家庭为快乐,但一定有人牺牲,以大家庭为快乐,这就是我讲的,选择。
不留一丝幻想,但是干脆,直接,清醒。
建议所有女性同胞全文抄录并背诵。
老实讲,这些话不算什么警世名言,而且类似的话早有人说过千百遍,但是从董明珠的嘴巴里讲出来,大家就是更服气一点——这就跟同样的学习方法,你总觉得上了清华北大的学长学姐讲得就是比老师更有见地,是一个道理。
而董明珠,也确实担得起这样的盲目崇拜。
这是一件很微妙的事。现在在商界打拼的女性那么多,成功的也很多,很多甚至是顶着美女企业家的头衔,或者自带名人效应,比如奶茶章泽天,或者赵薇,你可以承认她们现在是女性精英。
但是一讲到商界女性领袖,十之八九,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还是董明珠。
她才是实实在在,靠自己一手一脚干出来的,女性实业家的代表——在她的事业发展史上,是真的没男人什么事。
因为在她事业发展之初,老公就去世了。
这是一个著名的梗,多处情况下用来说明“男人真的是女人的拖累”,以及“女人要成功,必先死老公”,但实际上——那时候的董明珠,30岁,丈夫病逝,独自带2岁儿子,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
她的起点,比大部分人都低。
36岁,她辞职到南方,成为格力前身海利空调器厂的一名销售——这个年纪辞掉稳定工作做销售,光是这份勇气,有几个人有。
她被安排负责安徽市场,向一家拖欠了42万元货款的经销商追一笔拖欠了一年多的烂债。她用了40天,老板走到哪她跟到哪,老板回家她就堵在门口,最后硬生生从老板手里,一个人连拖带拽,把一车货追回来了。
一战成名。
38岁,董明珠在安徽的个人销售额突破1600万,占到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然后她被调去没有任何业务的南京开拓市场,从零开始,一年后,个人销售额做到3650万。
40岁,公司内部经历严重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集体辞职,董明珠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一年后,营收超过23亿。
41岁,升任销售经理,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把品牌做到国内市场第一,并从此保持11年。
50岁,国美崛起,老总黄光裕擅自给格力降价,想打价格战“压死”其他中小经销商,董明珠直接宣布退出国美,随后带领中小经销商对抗国美,胜利。
53岁,出任公司总裁。
58岁,出任集团董事长,打造出中国首家营收破千亿的家电上市公司。
61岁,公司成为世界500强,排名家用电器类全球第一。
62岁,2016年,董明珠卸任集团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功成身退。
……
以上经历,就算有水分,就算打个对折,也是相当惊人了。
她是一个天才的销售。当年她有很多的出格的言论和行为,一度让人侧目。可几年后回味,才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看到的那么简单。
大家应该都知道全网吐槽的小米新logo吧,花200万请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耗时两年,设计出的新logo看起来就是由方变圆,有人说我分分钟能给你设计出十个来。
但是马上又有人科普,新logo一发布,全网关注,光是这一波热度,省下的广告费就远远超出200万。
但其实,早几年,董总就已经把这一招运用的驾轻就熟——当年做手机,第一代手机代言人就是董明珠自己,开机屏画面是董明珠照片和一段感谢选择的信。
当时其他手机大都选择明星做代言,董明珠这一招,大家骂得多凶啊——可骂着骂着,大家就都知道格力做手机了,第二代开机屏就不是董总了。
真不知道是谁套路了谁。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大家都在吐槽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有着太多苛刻的要求——比如外貌,比如生育,比如对家庭事务的参与度……但是当被评判对象真正到达金字塔顶端之后,上述一切又都会自动隐形了。
比如,有谁认为董明珠漂亮不漂亮会影响众人对她的观感?
几年前,有个我很有好感的女博主,拍了一期搞笑视频:董明珠仿妆,用大量的阴影跟线条来重点突出她的“强势”,比如眉头间的皱纹,法令纹等等。
结果,被骂到删视频道歉。
这就是这个社会,对真正成功女性的“宽容”——当你到达一定高度,你就会凌驾在某些社会准则之上。
很残忍,但真实。
这也是当董明珠说出“不能用性别差异解决问题”后,一些反对声音出现的缘由:董小姐作为一名有话语权的优秀女性,她的反职场歧视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普通女性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通俗点说就是,同样的试卷,学霸能考一百分,学渣就是做不到。
可是,董总其实也已经告诉大家了:
越是聪慧、坚毅、勇敢的女性,性别差异给她带来的影响就越小;
想要获得平等,就要自身有实力;
努力可以帮女性扫除一切职场和生活中的歧视。
只是,到底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在个人的选择而已。
说到这里,又要提到董明珠自己说出的那个著名事件——1995年,董明珠担任经营部长,经销商找到董明珠哥哥,希望能用3%的提成,让他说服董明珠降价。
董明珠的哥哥去找董明珠,被一口拒绝。哥哥大怒,拿出重磅杀招:写绝交信把她踢出族谱,20年不联系。
你看,这是多么严肃而可怕的一件事啊,你知道有多少人每年一到过年就因为家族聚会而痛苦,可也不敢得罪一表三千里的远方亲戚,就怕被家族排挤,被亲戚说闲话。董明珠这可是被家族除名,被亲哥哥断绝二十年呢,她竟敢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未免太大胆了吧。
咦,为什么这个故事传出来后,大家都笑出了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