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旅游

4座坟头埋葬着本村1230位村民,80年前,这里发生了什么

来源:图说故事520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1-28

河北深冬,寒风瑟瑟,驱车近3个小时,慕名来寻访一个名为潘家峪的村子。这是七十年代上小学时经常听到的一个村名,那时候觉得潘家峪村遥不可及。

几十年来后亲临这个灾难深重的小山村,原来,它竟离我的家乡并不远。

潘家峪村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

前往村子先是一路高速,然后进入村庄小路,最后拐进大山,路变得越来越窄,不过路况不错,是新修的。随着远方山峦越来越近,一个村庄映入眼帘,路牌提示,我们慕名寻访的潘家峪村到了。

如今的潘家峪村,路途几乎全是葡萄架,显然,这是村里目前的主要经济收入。

本来想去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不料村头被一处郁郁葱葱的白墙大院及几行红色大字“勿忘国耻、告慰遇难英灵”所吸引,门口显示,这是潘家峪惨案遇难者陵园。

把车停好,穿过一道敞开的大门,便进入一个郁郁葱葱幽静的大院。院中最醒目的,是满院全是高高大大的柏树,个个长得旺盛而没有一点弯曲,有如一个青壮年小伙般的英姿与活力。

冬日的陵园没有一个游客,也无须门票便可进入。进到院中,却闻头上满树都是叽叽喳喳的小鸟在鸣叫,抬头,却怎么也找不到鸟在哪里,还一度怀疑是不是放的鸟鸣录音,后来看到有鸟飞来飞去,才确定这些鸟是真实存在的。

院中高高大大的绿色柏树下,左侧,是一处红色亭子和祠堂,绿树掩映下,又不失陵园的温馨生机,寓意这里是安葬者的家园。

祠堂锁门了,从窗户往里看,室内还摆放着祭奠者送来的花圈和花篮。

门口的右手边,是陵园纪念碑和纪念塔,在苍松掩映下,给人一种肃穆而直冲云屑的力量感。

当年,潘家峪村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在村头会有这座陵园?

面对门口,是4座坟墓,每座墓碑前,按照遇难者性别做了大致分类,每座坟前都写着埋葬者人数。

这是四座合葬墓,分别埋葬着村中1230口人,到如今,如果他们还活着,最小的,也有80岁了,让人看了触目惊心,心情沉重。

潘家峪村,是河北唐山下辖的一个山村,早年,它的另一个身份,则为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也由此成为日军眼中的肉中刺。从1938年夏季到1940年底,敌人就曾围攻潘家峪村达130多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潘家峪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中枢,由此,极大激怒了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斩尽杀绝。

1941年1月25日,侵华日军调集冀东3000多日军和2000多伪军,在日军官佐佐木二郎指挥下,对潘家峪村民进行了野蛮大屠杀,他们烧毁村中1300间房屋,全村1537人中有1230人被残暴杀害、牲畜财物被抢掠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

陵园中这4座合葬墓,就埋葬着村中1230口人,许多人家被灭门,许多幸存者是当时没有在村中的。

为缅怀先烈,勿忘国耻,自1952年起,当地和潘家峪村先后修建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和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

眼前的这座陵园,是中国二十二冶为悼念潘家峪惨案遇难同胞,于2005年5月投资捐资全面修缮的。

潘家峪惨案,除了这座陵园,还在村中留下了西大坑、老槐树、小铁门、南岩子、杀人场潘家大院等,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罪恶的铁证,时刻警示后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光阴似箭,惨案已过80年,当年村中逃过一劫的幸存老人有的还健在。如今的潘家峪村,又活了过来,而且村中已有数百口人。

历经劫难的潘家峪村,劫后重生,如今,已发展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每天前来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