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天地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2万多,普惠率近九成
北京回天地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2万多,普惠率近九成
发布时间:2021-01-20 10:59 星期三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1月19日上午,在北京市回天行动计划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冯洪荣介绍,2018年实施回天行动计划以来,市教委强化市级统筹,围绕加大学位保障和扩大优质资源两个方面,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切实提高回天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质量。
一、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加大学位保障力度
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快速推进“回天计划”教育项目有效实施,市教委加强调研、指导和监督,区政府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紧紧围绕回天地区居民入园入学难,普及普惠少的问题切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规划建设推进力度,在市发展改革委回天专班的统筹下,三年来,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及移交项目共32个,截至目前,14个项目已建成投用;3个项目已完工,计划于2021年陆续投用;其余1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正在加快推进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学位2万个左右,基本满足现阶段各学段入学需求。
二、强化资源统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市教委整合不同资源,支持回天地区中小学改革发展,内部挖潜和外部引入双管齐下,实现了立体化、多层次的优质资源覆盖。
一是高标准建设优质学校。天通苑中苑小学建成移交后由清华附小承办,紫金新干线配套学校引入人大附中建设人大附中昌平学校,品牌学校助力回天地区教育快速升级,满足当地居民对优质资源的需求。
二是实施城区优质学校与回天地区“手拉手”项目。2018年,市教委统筹协调育翔小学、清华附小等11所城区优质学校,与回天地区11所学校“手拉手”,并纳入市级城乡中小学校一体化发展项目支持范围,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250万元。11对“手拉手”项目校围绕学校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干部教师培训、跟岗学习、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管理改进、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定期的交流、培训活动。三年来,项目校拉手活动达1000余次,切实提升了回天地区学校的内涵质量。
三是在回天地区设立“北京教科院学科教研基地”,整合市级教研部门力量,重点支持回天地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师培养工作,同时辐射带动全区各中小学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三年来,累计组织5次大型教研活动,市级教研员下校指导近50次,全区2500余人次青年教师参加现场指导,整体提升了昌平区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是集团化带动回天地区发展。市教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各区开展集团化、学区制改革,三年来共投入1000万元。2019年7月,昌平区成立了四个学区和四个教育集团,在推进学区制改革过程中,向回天地区倾斜,成立三个学区,覆盖回天地区所有学校。
三、增加普惠供给,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一是积极扩大回天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普惠率。截至目前,已完成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和促进民办园、社区办园点转普的任务。三年来,回天地区共计新增园所61个,新增学位约1.3万个,自2018年共提供普惠性学位1.76万个。目前,普惠性幼儿园及社区办园点共计76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约2.02万名,普惠率达89.8%,普惠率提升约22个百分点。同时,回天地区有非普惠园所共计23所,为回天地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学前教育服务。
二是实施城区优质园与回天地区幼儿园“手拉手”活动。2018年9月,市教委统筹回天地区10所幼儿园与北京市城区10所优质幼儿园建立“手拉手”关系,通过教师跟岗学习、观摩研讨、培训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拉手活动。同时,以10所拉手园为“种子园”,将其与回天地区10所民办园建立新的拉手关系,以“手拉手”方式带动回天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满足回天地区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2020年,共开展拉手活动104次,涉及735人次。新建拉手关系的园所共开展拉手活动64次,涉及675人次。
经过三年的努力,回天行动计划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些成效体现在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整体提升上,使这个地区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下一步,市教委将会同昌平区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促进回天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回天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