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娱乐

被章子怡怒批跨界,金莎粉丝群聊天被曲解?没于正的演技综艺更有戏了

来源:肥罗大电影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1-04

没有于正的演技综艺大戏,看得我直拍大腿。

故事的开端是章子怡 在《我就是演员3》点评金莎 和金子涵的表演时表示:“难道演员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要到这里分一杯羹”。

3日金莎发文回应说:“演员对我来说就是个承载梦想的平凡工作 人人都想做的工作也不等于低级”,还诚恳道歉了,“抱歉!我把正房演成小三了”。

这波高情商回应结束舆论其实是偏向金莎,章子怡过去点赞流量爱豆演技+担当音乐综艺导师的事又被翻出来,不过大家本以为故事到这里也就完了,其实才开始。

首先是吴彤发文力挺章子怡,说“子怡姐说的没错,做演员要有信念感,想对所有还在追逐演员梦想的人说,自信和信念感才是最有效的努力。”

这波力挺以后评论区更翻车了,网友吐槽说演员都是导演组请的,既然如此就不要请歌手上台了,怎么不请那些有演技但还没红的科班出身演员呢?

本以为故事已经够精彩了,结果到了晚上才是戏剧冲突的大高潮——网上先是传出了疑似金莎在粉丝群里聊天讲话的截图,对话被“掐头去尾”之后,金莎在粉丝群说,“节目组很可怜,评委也要演戏”。

这段话当然被质疑内涵章子怡郝蕾了。营销号提问“这一波操作是情商低还是想红想疯了”?

但剧情很快又反转了——金莎粉丝后援会发出聊天录屏辟谣,表示金莎只是回答粉丝有补录内容,评委演戏是为了让粉丝能听懂,并未内涵,“可怜”则是因近期补录较多,演员节目组比较辛苦,确实用词不当。

怎么说呢,《我就是演员3》开播的时候,于正一上来就承包节目热搜,他退出后大家都说节目KPI怎么办?哪想到于正退出才是节目故事高潮的开始:最新这场章子怡节目怒怼金莎跨界引发的连环大戏,全程都是梗,细节里透出娱乐圈现象,每一次故事转折都出人意表。

事实证明观众果然是多虑了,于正退出节目以后,演技综艺有没有演技不好说,但肯定是更有戏了。

演技综艺,一出好戏

今年的《我就是演员3》也是很有趣,第一集主打“于正怒怼流量鲜肉”,王自健潘斌龙演得好但热度没上来,第二集在传播上就出现了更令人迷惑的趋势,话题不是盛一伦痛哭,就是“张檬哭诉后悔整容”,热搜关键词基本是八卦向,已经快要让人不记得这是款演技综艺。

节目最新的热搜是于正退出了,大家还说会不会标志着演技回归。

结果最新一期给观众的感受是,全程吃瓜!直拍大腿!尤其是娱乐圈吃瓜爱好者,看了会high到灵魂飞升,堪称最新解压神器。

节目一开场就是金莎与金子涵二人合作《三十而已》的片段,演了不到三分钟就被全场灭灯。

对比原版两位演员的确是没入戏,原版童瑶饰演的顾佳平静中有气场,演出了对小三破坏家庭,骚扰儿子的愤怒,怒怼小三还有种不怒而威的气势。

林有有那种原本想给下马威,结果被正室跟爱过的男人一起狠怼,想哭又无奈的情绪,张月也表现得很好。

金莎金子涵版本的问题导师都指出来了。

张纪中说金莎对于角色内心任务没搞清楚,原本很有话语权的原配妻子被演成了小三。

金子涵饰演的林有有则被评论显得太呆滞了。台上尴尬一幕是金子涵问这段戏是需要哭吗?

刘天池说哭不是被设计好的,而是被感染的,而你们的表演好像是谍战剧。

如果话题到此结束也就罢了,演得不好就是不好,但之后话题升级了。

郝蕾谈到了歌手跨界当演员的问题,她说演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业,当歌手也很好,为什么一定要跨界。

这段评语其实是演技综艺上的老生常谈,问题是郝蕾评价金莎的语气被网民听出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张颂文出来打圆场,还被郝蕾直接打断,说她本来就不是个演员。

讲到少女感郝蕾也很不客气,说她如果是当歌手,到了一定年纪还保有少女感是好事,但如果是演员,到了什么年纪就该演什么年纪的戏,最后说自己不是不支持跨界,如果有能力可以跨无数界,但如果能力不行就不要强跨。

这段点评的确充满了老师课堂批改学生作业的感觉,说得都有道理但是语气听起来令人不舒服,网民还指出上期节目盛一伦的表演也很差,郝蕾当时安慰他说,不是谁生下来就会演戏的,她自认自己就不是一个特别有天赋的人,所以她会不断的学习。

两相对比的确有反差。

但到了章子怡点评大家才发现一山还有一山高。

章子怡整个就是愤怒脸,“为什么一定都要当演员呢,演员这个职业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难道?所有人都要到这里来分一杯羹?”

接着又表示如果演员没有信念感就不要走上这个舞台,我们都尊重这个舞台,当拿到一个角色的时候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

到了后台采访时章子怡也表示自己情绪比较激动,自己不是针对任何一个演员,其实自己是对整个演员行业浮躁的现状有些担忧,做演员不难,想演好戏很难。

不过这段发言言辞确实太过犀利了,而且是在郝蕾已经狠批过演员后章子怡再登场、台上两位女演员没说什么的情况下,这段发言不是直接轰向台上的演员了吗?

关键是金莎回应得又很好。很克制又有情商。

到这里节目组最正确的做法是静待风波过去,可就在这时导演吴彤又下场力挺章子怡,结果被网民质疑一边想要爱豆的流量,一边还骂流量没资格当演员。

到了夜间又有网友晒出金莎在自己粉丝群的截图,一度还引发营销号一窝蜂说金莎果然是不服气啊,标题一股脑都是“撕起来了撕起来了。”

但是看完整对话截图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金莎回答张纪中问题的对话部分明显被移花接木了,明明说的导师补录,怎么变成内涵评委了呢?由此引出的话题显然是断章取义。

这个故事好像把所有演技综艺里的狗血放在一起,一个雷接着一个雷接连不断,而且每一个转折都高能,修罗场一个接一个而且超出想象。

这么密集的剧情发展,让人不得不感叹,生活才是最好的编剧。

演技综艺也是一出好戏。

为何这次章子怡怒怼金莎没有好评声一片?

但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其实是:舆论反转。

还记得《我就是演员》刚出现时,章子怡骂流量的段落令全网为之精神一振,观众都希望这种节目能变成拯救国产影视演技欠奉的一剂特效药。

但到了这次章子怡再谈信念感,为什么整个舆论却反转过来了?

是国产影视演技改善了,还是观众看穿了演技综艺里,流量明星是一个符号,一个靶子?

这靶子,可以是选秀综艺爱豆,也可以是过气流量,但到了金莎这里却不灵了,首先是因为靶子不对。

从章子怡到郝蕾都直接认定金莎不是演员。

但观众显然比评委们做得功课要足,第一反应是金莎刚出道不就是演员了吗?

而且金莎演戏是在唱歌之前,拍肯德基广告的时候,她认识了《十八岁的天空》的编剧。于是有了剧中的国民理想型蓝菲琳。

从时间线上看,章子怡1999年因为主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成名,《十八岁的天空》2002年播出金莎作为演员被大众知晓,章子怡演员出道也只比金莎早四年而已。

蓝菲琳角色能红关键是人设讨喜,长得美会打扮,但又不是活在男生眼光里的肤浅女生。她拒绝被班里的男生品头论足的段落现在看还是很经典。

金莎在剧中的演技谈不上惊艳但也绝对及格,几代观众的记忆是不会骗人的。

就算说这只是小试牛刀不能作为演员的证明,但金莎还有《神话》这样的代表作。

金莎自己反省说蓝菲琳虽然有很多人喜欢,但知道自己演技弱。接《神话》的剧本是因为介绍人说,戏份不多,哭戏很多,感觉你能胜任。

事实证明金莎演素素这个角色好像天作之合,角色楚楚可怜的样子金莎不用演就是了。素素快去世的哭戏,如金莎自己评价的,就是很真诚,状态是对的,没有太多表演的痕迹。

和金莎一起演过《神话》又一起上过《浪姐》的张萌还在微博下评论了:“加油莎莎!神话里最棒的素素。”金莎回复了3个拥抱的表情。

相比许多完全没代表作的流量爱豆,金莎是多年不演戏但有两部代表作的歌手,上演技综艺是重操旧业,演不好可以说是演技退步,和跨界有什么关系?

选错靶子就像写论文找错了论据,哪怕结论再对推导过程不对观众也很难信服了。

但舆论反转还有另一个关键在于,这届网友自己学会思考了,反问节目组和章子怡的话语里甚至透出对贵行业的理解。

网民首先指出综艺导师评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当初孟美岐和王霏霏在演技综艺舞台上的表现也一般,两人还都是女团成员跨界,但都被章子怡怒赞过,baby在《摩天大楼》里的演技章子怡也点赞了。

那些跨界演员就是在表演的路上一步步坚定向前走,到了金莎这边就成了把演员当低贱的职业?其中的逻辑网民表示无法理解。

另一个重点是综艺导师自己跨界算不算跨界?当年好声音最火的时候,芒果台曾经做过一季《中国最强音》,导师席上除了罗大佑、陈奕迅、郑钧三位专业的歌手音乐人之外,还出现了完完全全属于跨界的导师章子怡。

对此当年那英也曾在某次活动上公开点评过:“她带不出来冠军,这唱歌的技术,隔行如隔山,这是我对她的劝告”。

不过那英也说错了,那届节目冠军曾一鸣就是章子怡战队的。可惜节目播出一季也就没下文了。

现在网民的质疑是演过国民剧的歌手上演技综艺如果算把演员当低贱职业,那完全没有演唱经验的优秀演员上音乐综艺当导师,又是把歌手当什么?

郝蕾怼金莎的部分也引发部分网民质疑,尤其是什么年纪演什么戏的发言,又令人回想起倪虹洁和马苏上演技综艺,说的是人到中年机会少,类似的发言观众也听过不少。

现实是国产影视行业的女演员角色就是有限的,不是女演员不想什么年纪演什么戏,而是到了年纪根本没那个年纪的戏演,当红女星还可以30几岁演少女,不红的女演员只能选择演小几岁流量女星的妈,这些现实观众看得到评委看不到吗?

从第一季章子怡谈信念感满堂彩到第三季再谈信念感被部分网友质疑,也折射出演技综艺在观众心中印象的变幻,说到底还是——

演技综艺那些套路,终究是被观众看穿了

经过几年演技综艺的轮番洗礼,观众早就看破了演技综艺的流量怪圈——是应该提供给观众更为高级的演技表演呢,还是在烂演技当中找话题,引爆网络,继而获得收视和流量呢?似乎多半演技综艺都在走后面这条路。

其中一大套路就是:找一个新靶子,立一个人设,说一个观点,上一次热搜。

早期这种套路是完全有效的,但如今普通观众都能看出演技综艺也有商业和创作两种属性,导师除了点评演技的价值也有各自的综艺设定。

有于正在,那么导师们不方便开口的,都扔给于正去怼就好。这是节目和导师相互成全,可是于正走了,节目要延续话题热搜,总要有人站出来扮演毒舌导师。

另一大演技综艺套路是:台上说的是演技,台下难免讲关系。

一档节目里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夹杂着功利的考量,因为娱乐圈里有千丝万缕。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

一位位犀利导师都是一时放狠话,一时和颜悦色。完全没有嘲讽的意思,因为这就是演艺圈生存之道。

而节目的这些套路,折射出的也是影视行业现状,行业内大家嘴上谈的都是职业荣誉国剧品质,但是对“项目”来说,首先要面对的是KPI。

结果就是演技综艺年复一年,国剧品质和演员表演相比20年前提升了多少?观众心里有笔账。

一个折射就是演技综艺经典片段不够用了,《三十而已》的段落娄艺潇也表演过,爱看演技综艺的观众不觉得腻吗?

但这或许也是没选择的选择,这几年可选的国剧经典片段就那么多,演技综艺还是太难了。

再冷静想一想,几年前大家以为演技综艺能改变什么,还是我们太幼稚了。

为什么会有演技类综艺?就是因为行业缺演技。可是行业问题一个综艺能解决吗?

解决不了又要让综艺话题不断继续下去,自我重复就在所难免,说白了就是演技综艺也需要导师拿出演技,在舞台下出活儿。

导师们即使没有带剧本演戏,但在这样的节目心理预期之下,很容易自我带入强行输出,一不小心就容易演过火,章子怡怒怼金莎跨界这出大戏,不过是刚好撞在了网民的情绪点上,网民质疑的可能也不是章子怡,而是借此宣泄对演技综艺的无奈。

一档综艺就这么如同一出荒诞现实大戏,它如此活灵活现地还原出,演技综艺是如何在众多因素下,一步步背离了演技,又充满了“演技”。

只是不知道这出演技综艺的演技大戏,观众还有没有兴趣再看下去。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