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计划三年内建成冷库容量160万吨
广东:计划三年内建成冷库容量160万吨,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
“今年以来,省供销社围绕‘三农’领域补短板工程,谋划布局建设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冷库容量160万吨。” 9日上午,在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供销合作联社一级巡视员何启环透露,目前,广东已在19个地市布局冷链骨干网项目43个。
广东1/3冷库集中在广深两市,设施发展不平衡
何启环表示,消费扶贫的“堵点”在于农产品冷链保鲜设施缺乏,这也是制约广东省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的瓶颈。“冷链目前最大的问题主要是设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所谓不充分,就是现在我们整个农产品的综合损腐率还是比较高,根据不同类产品在15%-25%之间。”
“所谓不平衡,主要是珠三角地区冷链设施服务相对比较好,全省的冷库1/3集中在深圳、广州这两市,全省经营性质的冷藏运输车90%也是集中在这两市,粤东西北等农产品主产区及相对贫困地区冷链物流设施发展落后,冷库资源少,缺少专业从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企业,对农民的冷链服务这一块是一个短板。” 何启环强调。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
围绕上述补短板工程,省供销社谋划布局建设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针对全省特色农产品产区,如在清远连州围绕菜心、在湛江徐闻围绕菠萝、在茂名高州围绕荔枝布局建设冷链物流项目,形成冷链物流产地网,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
同时在广大农村(主要是一百多个农业大县、农产品主产区)布局1000个具有快速移动、预冷保鲜等功能的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为贫困地区生鲜农产品流通提供保鲜、仓储加工、冷链运输等综合服务。“通过这样的布局,一是解决现在农产品损耗率比较高的问题,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二是冷链服务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使生鲜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延伸整个农业产业链;三是解决农村地区生产季节性、不同地区供给结构性和城市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我们省供销社有信心将这项工作做好,为广东的‘三农’事业,特别是为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提供冷链服务。” 何启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