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临死前大喊7个字,本可以改写三国历史,可惜曹操当时没听懂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三国最勇猛的武将。他手持方天画戟,骑着传说中的赤兔马,在一对一的决斗中从未失败过。 尽管吕布在武艺上无可匹敌,但他在军事策略和政治智慧方面的表现却显得平平,甚至被认为缺乏深谋远虑。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许多人甚至认为吕布非常糊涂,然而,在吕布生命的最后一刻,却难得聪明了一回,他临终前大喊了7个字,直接拆穿了一个人的真面目,可惜曹操没有听,否则三国历史将会改写。那么,吕布临死前喊的是哪7个字呢?为何说它可能会改写历史呢?
吕布身边有一位谋士——陈宫,智计深远,筹谋卓绝。按理说,以吕布的武力加上陈宫的智谋,应当在乱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吕布并未善用陈宫,反被妻妾、声色犬马所迷,导致了他英雄末路的悲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吕布影响力不容小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足以说明吕布的勇猛。但是,他的一生却是频繁更换主人,其忠诚度备受质疑。
最初,吕布跟随并州刺史丁原,丁原对他信任有加。然而,吕布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董卓入京后,他的实力让吕布心动。在权力的诱惑下,吕布杀害丁原,转而投靠董卓。这一举动,展现了吕布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冷酷本性。
然而,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他与董卓的婢女貂蝉产生了私情,进而导致了与董卓的矛盾。这段纠葛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得尤为生动。吕布与王允合谋,最终刺杀了董卓。这一刻,吕布的名声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吕布在杀害董卓后,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他先是求助于袁术,但袁术因知晓吕布性格,拒绝了他。无奈之下,吕布转而寻求袁绍的庇护,然而袁绍也对吕布的为人不满,拒绝了他。这种处境,足以说明吕布在英雄云集的三国时代,已成为众矢之的。
吕布最终投靠了刘备。尽管刘备知道吕布的性格,但考虑到吕布的能力,还是接纳了他。然而,吕布并未因此收敛,反而在刘备外出时,背叛刘备,夺取了徐州。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刘备,两人之间的关系从此破裂。
建安三年,曹操亲征吕布,水淹下邳,一举攻破。吕布被部下背叛,终成阶下囚。在生死关头,吕布向曹操求饶,甚至愿意投降,为曹操效力。曹操本心动摇,心想若能得吕布这等猛将辅佐,定能如虎添翼。
然而,一旁的刘备却言语提醒,点出吕布对待丁原、董卓的背叛行径。曹操恍然大悟,决定处死吕布,避免后患。
临刑前,吕布怒吼出那七个字:“大耳儿最叵信者”。“大耳儿”,指的是刘备,史传刘备的耳朵很大,所以当时有很多人这样称呼刘备,吕布临死前的这句话,直指刘备不守信用,隐含了对曹操的警告。此言一出,虽震惊众人,但未被曹操所重视。
事实证明,吕布说的没错,倘若曹操能洞悉这句话的深意,提前防范或铲除刘备,三国的历史或许会有不同的走向。但历史已成定局,曹操未能听从吕布的警告,最终导致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