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军前含恨自刎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率军大败燕国。
数十年前,李信是秦国的大将。他和王翦两个人,领着秦国的兵马到处茬架,打遍七国无敌手,到处搞团灭,在当时牛逼的是不要不要的!
可惜,秦始皇的后人太不争气,只玩到二世就歇菜了。害得李家,拼死夺来的天下,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呢,秦就灭亡了。
楚汉争霸时期,李家从首都咸阳搬出,来到了陇西低调做人。虽然,此时的家族辉煌已经落幕,但那份荣耀一直激励着族人,依然有“一颗冠军的心”在跳动着。
李广自从呱呱落地后,就开始承担起了重振李家雄风的重任,天天被灌输一种观念,那就是:老祖宗李信多么多么牛逼!老爹在给他灌输雄心壮志的同时,却拿不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就只说,你将来一定要做一个牛人。但至于说如何去做一个牛人,老爹没说,估计他也不知道。
李广就在对于老祖宗李信的无限敬仰中,逐渐长大。当然,期间他一直在学习骑射,原因也很简单,很质朴,那就是李信就擅长骑射。
由于射箭学的太早,李广的胳膊被越拉越粗,都有点儿“铁臂阿童木”的意思啦。很多人都夸他遗传基因好,天生就是射箭的材料。李广心说:“尽扯淡!自小必须射中靶心才有饭吃,换了你来,你也得行,不行就得饿死!”
因为练就了过硬的弓法和骑射,李广多次跟随汉文帝狩猎,格杀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文帝看他是一名将才,感叹到: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时,匈奴人大举入侵汉朝边境,一路打到了距离长安仅200里的甘泉一带。汉文帝虽然好脾气,但这回却怒了,立即召集人马准备干丫挺的,李广在此时开始从军抗击匈奴。因作战勇猛,杀死和俘虏了众多匈奴人,升为汉中郎,成为汉军的中级将领。
在汉朝,只有战场立军功,才能刷荣耀值,才能被封侯。可接下来的几年,李广汹涌澎湃的荷尔蒙却无处释放,难道匈奴人老实了?NO!匈奴人经常犯边。那是为何?
因为,因为!无论李广走到哪里,都能完美地避开了战场,避开了匈奴人,你说气人不气人。汉景帝上台后,李广被调回陇西当都尉,成为一名后方军官,想立军功就更难了。
公元前154年,终于有事情发生了,“七国之乱”爆发。吴王领着叛军一路高唱“清君侧,诛晁错”,吓得汉景帝,赶紧砍死了晁错。
但,造反这种事,哪有干一半就回家休息的道理,吴王压根就没收手的打算。
关键时刻,周亚夫率领细柳营顶住了叛军的攻击。李广也被调来参战,正式拉开了自己悲催一生的战斗生涯。
李广受周亚夫派遣,在梁王(汉景帝亲弟弟)的军前,立下大功,他陶醉在梁王和将士们的欢呼声里,再次享受到了荣耀的快感。可是!等到朝廷论功行赏时,李广连个安慰奖都没有获得。
此后的14年里,李广一直在上郡、雁门、代郡、云中等几个抵抗匈奴的边关重镇轮流打卡上下班。时间会消磨雄心壮志,但李广却始终忘不了荣耀重任。
汉武帝上任后,对匈反击战愈加频繁,李广每次都积极参与其中,可从来都只是配角。
元朔五年时,各路北伐的军队都大获全胜,封侯的将军比现在的研究生还要多,密密麻麻的。可惜!又没有李广。
元朔六年,李广被十倍于己的匈奴人包围,拼死血战才奋力突围成功,结果,却因伤亡太大,而功过相抵。
……
尽管老李很拼命,很上进,很想立功,但上天好像懒得再看他一眼,目光都集中在了卫青和霍去病的身上。难道,李广已经老了么?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起漠北之战,让卫青和霍去病去强拆匈奴人在塞外的违章建筑,可谓是声势浩大,倾全国之兵。这一次,李广居然连配角都没捞上,只能在后面观看。
李广请求参战,汉武帝不同意,他担心李广年纪大了。但李广誓死也要出战,汉武帝没办法,就让他做了前将军,他终于如愿了,可以登台演主角了。
人生真的难以捉摸!有时候,你明明已经用力了,可放出来的就只是一个屁而已。有时候,你明明对未来充满无尽的幻想,凑近看时却是一堆狗血。
大将军卫青让李广率军迂回到匈奴人背后作战,可是,李广居然迷路了!战后,李广羞愤地说:
我一生与匈奴大小70余战,常以少胜多却无封赏。这次大将军令我迂回东线,我却可耻的迷路了,难道这是天意吗?我已经60多岁了,不愿再受这样的污辱!
之后,李广拔刀自刎,只给后人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