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芳龄被献60岁帝王,到底是命运的低谷,还是人生的高峰
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你的脑海中又会浮现出谁的身影,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还是创立 "强汉"的汉高祖刘邦,又或者是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他们之中无一不是伟大的君王,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却是西周的开国皇帝——姬发。
姬发是西岐人,是文王姬昌和太姒第二个儿子。姬发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而且聪明伶俐,善于思考,对于身旁的事物总是有着十分细致的观察力。
在他的父亲文王逝世之后,姬发正式继位,号周武王。他继承父志,大力发展生产农业,训练军队,减轻人民的赋税,而且还拜姜太公为军师,大力重用贤能,周武王如此重视人才,所以在当时也就吸引了许多有贤能的人前来投靠,比如毕公,康叔等,这些人才的输入对周朝的发展相当于是催化剂,更加加快了西岐的发展,所以他们的国力日益强盛。
此时的商朝是由 "暴君"纣王所统治的,当时的纣王已经听不进忠良的进言了,而且做事越来越残忍,他把王子比干的心肝挖出来,连都箕子装疯逃避,但是最后却被罚为奴隶。徽子感觉到此时的商朝已经没有希望了,于是便出走了,在山林之间隐居起来了。大家对于纣王的统治都感到十分的反感,于是周文王便联合几个部族打算大家一起推翻纣王统治,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文王在孟津这个地方观看军队训练,当时有800诸侯听到消息后,便一起赶来讨伐纣王,但是,军师认为此时还不是讨伐纣王的最好时机,于是便说,"诸位不知天命",最后便班师回朝了,这次也算是提前进行了灭商的演习。
这次观兵之后,武王一边加紧时间训练军队,一边又派探子去打探商朝的情报,了解到现在纣王已经更加残暴了,连身边的贤臣都不放过。西岐的人一致认为,这已经是讨伐纣王的最好时机,于是便着手准备讨伐的事宜,以备讨纣
姬发继位后第四年的春天,讨伐纣王的战争正式打响,在这次战争中,武王拜姜子牙为大元帅发兵五万,渡过黄河向东行进,周武王在孟津举行了誓词会,这次大会中列举了做完的种种恶行,比如不仅上天丢弃同胞,残害百姓,最后使得天怒人怨,现在他们代表上天的旨意去讨伐纣王。双方最终在牧野举行了大战争。
这一战中,纣王拿出了70万的军队来应战,但是,他这70万军队中大部分都是毫无经验的平民或俘虏,所以在战争爆发时纣王的70万大军就像溃水的堤坝,不堪一击。联军势不可挡,一路杀向纣王的宫殿,纣王逃回朝歌,感到事已成定局,于是便自焚而死。
朝歌的百姓听到纣王死亡的消息,都十分的开心,载歌载舞欢迎武王的部队入城。就这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就被打败了,商王朝也就不复存在了。
由此便中国另一个王朝——周朝,这是注定要被记录历史的王朝,姬发登基之后,大力改革,颁布了多种制度,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周武王还颁发了礼乐制度,这是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的制度。
武王建立的周王朝在当时看来还是十分的不错的,但是谁又能想到在几百年后,他分封的诸国仅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究竟是哪种情况那就等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