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两个霸主,都得到此人的帮助,他却打了最臭的一战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周天子大权旁落,尸位素餐,这也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坏时代”。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奇葩”的人,孜孜不倦追求着他的“仁义”,这个人叫做兹甫。
目夷听说后,也非常惊恐:“历来都是嫡子继位,弟弟竟然让给我,我难道就能心安理得接受吗?”于是,目夷逃到卫国,死活不肯接受王位。
宋桓公临死一定是幸福的,别的公子都为权力打得头破血流,但他的儿子却相亲相爱。兹甫继位后,有了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宋襄公,他将哥哥目夷从卫国接了回来,拜为左师,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这次会议,齐桓公不仅向诸侯规定了五件必须严厉禁止的事情,而且还受到了周天子赏赐的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朝对于诸侯的最高奖励。
面对霸主的私人请求,宋襄公受宠若惊,满口答应。事实证明,他确实是可以托付大事的诚信之人。
八年后,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位公子无亏、昭、潘、元、商人为争位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代霸主竟然是被几个逆子活活饿死的。他死后,五个公子的斗争没有结束,反而进入白热化,齐桓公的尸体都生蛆了还没人管。直到公子无亏获胜继位,这才将父亲安葬,此时齐桓公已经死了六十七天。
宋襄公就举全国之兵,带着三小国的这点人,开往齐国兴师问罪。齐国的贵族本来就觉得太子昭可怜,他们以为弱小的宋国敢打齐国,一定准备充分,不知道联军实力其实很弱,竟然杀掉了无亏和奸臣竖刁,迎立了太子昭,这就是齐孝公。
不久,其余公子的拥趸们又兴师作乱,一度将齐孝公赶回宋国。宋襄公干脆好人做到底,又发兵攻打众公子,再次将齐孝公送到了临淄。
当时诸侯称霸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会盟,让其它国家承认自己的地位。他的哥哥目夷劝他:“咱们是小国,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宋襄公连齐国内政都干涉了,自信满满,哪里听得进这些?可是,到处联络诸侯后,仅仅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表示同意,楚、郑、陈、蔡等国大国都不服从,连他扶立的齐国也不答应。
目夷只好建议他多带点兵去,宋襄公却自信的表示:“是我自己提出不带军队的,楚成王也不带兵,我怎么能破坏盟约呢?”结果,就在会议中,楚成王突然抓住了宋襄公,并将他带到了楚国。宋襄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还是在鲁僖公的调解下,宋襄公才被放回国。
回到宋国后,宋襄公窝了一肚子火,他打不过楚国,见到郑国支持过楚成王,便发兵攻打郑国。楚国见到郑国有难,派出了大将成得臣抵御宋军。
宋国和楚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了,楚军气势正盛,主动渡水来攻打宋军。目夷提议:“趁楚国在渡水,咱们大举进攻,一定能获胜的!”半渡而击,这是当时极为有利的军事战术,但是宋襄公却拒绝了: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这么做呢?
等到楚军列好阵,就由不得宋襄公作主了。楚军将宋军打得大败,宋襄公自己腿上也中了箭。整个宋国的家底,几乎都在这一仗赔得干干净,面对国内各方的指责,宋襄公却振振有词: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参考资料:《史记》、《春秋左传》、《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