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幸福女人:八九十岁依旧被宠成“公主”,与丈夫暮年仍似初恋
诗句中描写的夫妻状态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也是弥足珍贵的。妻子和丈夫可能是彼此一生中相伴时间最长的爱人、亲人,很多人拿婚姻是否幸福去衡量一个女人的一生是否幸福,虽不尽然,也不提倡,当一个婚姻幸福的女性她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比较高。
我们来介绍一位民国的幸福女人,她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生活了将近七十年,两个人依然是相亲相爱,一直过着非常令人羡慕的夫妻生活。这位幸福女人就是张允和,以及他的丈夫——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温婉才女,蕙质兰心
张允和1909年出生,她就是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二姐。
张允和的父亲是苏州一位名叫张武龄的富商,热衷于结识很多教育界的名流,他最出色的就是培养了十个优秀的子女。
其中四个女儿更是才貌双全,她们的丈夫都是非常优秀的各界人才。
张允和在十几岁时,就和其他的三个姐妹一起组织成立了一个家庭文学社团“水社”,因为女孩们都是水做的,所以她们给社团取了这个名字。
社团成立之后她们便开始发行自己的杂志《水》,这些杂志在当时只是给身边的亲朋好友阅读,大家也都积极地给杂志投稿,虽然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调味剂,但是她们却热爱沉浸其中。
后来因为战争原因,家人们纷纷离散,杂志也就停刊了。六十年之后,在张允和86岁那年,她开始作为发起人延续了这份家人们的共同记忆。
什么都不会的张允和硬是啃下了这个高科技,她慢慢地可以熟练地在电脑上打字了,《水》杂志就这样重新开始出版。
一开始所有的撰稿、出版、发行都是由张允和一个人自费负责的,复刊的第一期印刷数量也很少。但是慢慢地读者越来越多,甚至还传到了国外,张允和自己还开玩笑的说这本杂志有一个最老的主编。
相爱的人终于喜结连理
张允和的丈夫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周有光。周有光比张允和大了四岁,在张允和十六岁的时候到周有光家里玩,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
周有光那时就对张允和痴心不已,经常到张允和的宿舍找她,但是张允和却一直躲着他,周有光很多次都是扑个空,总是失望而归。
周有光就拿出一本莎士比亚的书,书上用英文写着一句罗密欧对朱丽叶告白的句子,腼腆的周有光就用这样的方式向自己心爱的女孩表达着内心的情感。
1933年,两个腼腆的、在恋爱时总是隔着一尺距离的、却深深相爱的人终于敢于牵起彼此的手,他们结婚了。
两个人都是有着新思想的新青年,结婚的仪式也都很简单。但是张允和从来不介意这些,她只知道余生有周有光就足够了,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长久幸福的婚姻生活。婚后一年,张允和就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
张允和在二十四岁时结婚,九十三岁时离开了人世,这段长达七十年的婚姻生活有很多的坎坷,但两个人的心中却是满满的幸福。两个人不在一个城市时,张允和都会每天给丈夫写信,说一说每天发生的事情。
两个人到了晚年,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他们的孩子都会前来祝贺,他们会时不时回忆自己年轻时的爱情,回忆一起走过的美好生活,暮年的生活也好像是初恋一般。
两个人这么多年都保持着每天碰两次杯的习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几十年了没有中断过。美好的婚姻需要的恰恰就是就是一点一滴的小习惯,他们互相尊重,举案齐眉。
周有光作为丈夫全身心地爱着妻子,像对公主一样宠着 八九十岁的妻子,而张允和非常乐于称自己为“家庭妇女”,她照顾着这个家,照顾着丈夫子女,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辛劳。
当然所有的婚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命运总会为人们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难题。在他们结婚第四年时,因为战争原因,张允和和周有光带着他们的一对儿女逃往四川。
路上他们的女儿因为盲肠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夭折了,儿子也被子弹打中了肚子,好在手术救治的比较及时,他们的儿子保住了性命。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允和又因为出身问题被强制下岗,后来还得了心脏病,被医生下了死亡通知书。
即使在各种不幸甚至是死亡面前,张允和并没有感到落魄和失望,而是坚强地接受了各种命运的打击。一个刚毅而强大的人克服了死亡,克服了种种困难,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崭新的天地。
张允和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女人,她一生婚姻家庭幸福,又顽强的抵抗了很多的艰难曲折。
她也是一个高贵优雅又温婉刚强的女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多情、钟情和深情,她被情包围了一生,也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情。
就像她自己说的“多情到老人更好”,似乎在她的人生中无数的情感可以帮助她跨过很多的挫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