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上位就原形毕露的“骗子”国君,晋惠公为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来源:邓海春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3-06

作为小宗取代大宗的胜利者,“曲沃代翼”标志着周朝建立的礼乐秩序遭到破坏,然而晋国的国运并没有像世人想象的那样蒸蒸日上,反而因为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的辣眼操作导致国家的前路黯淡无光。毁约、逼死有功之臣、威胁哥哥,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晋惠公做了哪些违背道义的事?又是为何被唾弃一生呢?

一、徒有虚名,贿赂得位

“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然而比起大哥二哥,夷吾的品性就差远了,不仅在日后多次打自己的脸,就连拥立他上位的最大功臣吕甥、郤芮也在其死后临阵倒戈,背叛了后继者晋怀公,支持重耳登基。

独获专宠的骊姬为了保证自己在晋献公死后继续操弄政权,时常向献公吹枕边风,终于让献公下定决心罢黜太子申生,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为了绝除后患,骊姬先害死了申生,就在即将对重耳和夷吾动手时,两人没有大哥那般“父要子死,子为行孝道而死”的觉悟,反而逃走了。

晋献公死后,大臣里克连杀两位幼主为冤死的申生报仇,但国不可一日无主,里克也没有勇气让晋国更名改姓,于是他先是找到了流亡在外的重耳,遭到拒绝后又找上了夷吾。若是重耳在此时就返回国家登位,也不会之后在外流亡数十年;若是里克没有扶持夷吾,也不会导致自己死于非命;若是夷吾没有被权欲迷失心智,也不会害得国家一落千丈,然而世间没有这么多如果。

为了顺利回国即位,夷吾派心腹郤芮送重礼贿赂秦穆公,并表示:“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又对里克许诺说:“诚得立,请遂封子於汾阳之邑”。在秦穆公和里克的支持下,夷吾不仅吓跑了想要趁火打劫的齐国,还稳稳的坐上了国君的宝座,是为晋惠公。

二、言而无信,背约杀臣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还不是国君的时候,夷吾开空头支票毫无压力,但成为了晋惠公后,他开始后悔了,“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晋惠公不敢明说是自己不想割地,反而是将锅甩给了晋国的先祖和大臣们,给秦穆公气得够呛。

忌惮秦国的强大,晋惠公只得派使者向秦穆公客客气气地道歉,但对手握重权的里克,晋惠公就粗暴得多,不仅剥夺了里克的各项特权,最后还派重兵将里克堵在家中。就在晋惠公想要“冠冕堂皇”为自己弑杀有功之臣的行为辩解时,里克打断了他,“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里克最终选择了自刎。

哪怕登上君位,晋惠公也不觉得安稳,因为这一切随时会被一个人夺走,那就是他的哥哥重耳。晋惠公知道,秦穆公和里克更加倾向重耳,如果重耳表示自己有归国之心,这两人毫不犹豫会把他出卖,于是他决定毁约,并诛杀和里克走得近的大臣们。晋惠公的失信不仅让他失去最大的两位助力,也失去了国人的心。

三、恩将仇报,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面对国君之位的诱惑,重耳以“父死不得脩人子之礼侍丧”得到秦穆公的赞扬;而夷吾则选择背约、弑臣、杀兄,高下立判,也注定了夷吾这个晋惠公不仅不能为晋国霸业添砖加瓦,反而会加速晋国的灭亡。

晋惠公四年(前648),晋国大旱,向秦国求购粮食,秦国大臣都劝说秦献公趁机攻打晋国,但秦献公选择以德报怨,将粮食由都城雍城走水运送到了晋国,史称“泛舟之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的重大事件。不过第二年秦国大旱,晋国不仅没有借粮,还发兵攻打秦国。

“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这番弃义不顾的发言得到晋惠公的认可,并以此为发兵的借口。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似晋惠公这般无耻,秦人怒火中烧,晋人以国君为耻,失道寡助的晋惠公被秦穆公抓住。就在秦穆公打算杀了秦穆公祭祀上天时,是秦穆公的夫人出面为弟弟求情,才使得晋惠公能够用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换回自己的命。

哪怕遭受了天灾也打不过邻居秦国,晋惠公没有发愤图强为晋国重新谋划霸业,而是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哥哥重耳,逼得重耳只能再度逃亡且受尽白眼。晋惠公十四年(前637),晋惠公病逝,由他的儿子继位,是为晋怀公。

其实晋惠公初登大宝时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内有里克为诸臣之首,外有秦国为自己撑腰,若是晋惠公能够放下对哥哥重耳的嫉妒,或许能上演一番君臣和睦、兄友弟恭的和谐局面。在得到国君之位后,晋惠公不仅背弃诺言,甚至还恩将仇报,得罪了不该得罪的秦穆公,使得自己和晋国沦为诸侯们的笑柄,若不是晋文公日后建立霸业,晋国可能早就灭亡了。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