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古代大臣退休,为什么要回家乡?而如今却都留在北京养老?

来源:静心读史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3-04

古代官员退休,为什么要回老家?而如今为何都是留在北京?

熟知古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官员退休以后都会回到老家。而现在的官员,等到退休年龄的时候都留在了北京,很少有回到家乡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呢?请听小编仔细道来!

古代当官,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地方官员暂且不多说。地方官员退休以后,就留在了当地。在京任职的官员也是这样,等到他们退休以后,全部回到家乡。在古代时期,针对官员退休后回到家乡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词语,那就是告老还乡。说到这里,大家都会好奇古代官员退休为何都会回到家乡呢?

第一,古人落叶归根的老思想观念

从古至今,中国都有一种落叶归根的说法。尤其是古代时期,落叶归根的观念最为浓重,古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家乡。所以,在他们老的时候,都会回到家乡,度过自己的人生。古代京城的官员,多是地方读书人从地方通过科举制考进去京城的。大多古人都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所以他们退休以后都会回到家乡。

第二,退休回家以后名望特别高

古代时期,在京为官可谓是光耀门楣,哪怕是退休以后,也能得到同乡之人的尊敬。要知道在古代时期,人们非常看重中举的人,更别说是当过京官的人。要是在京为官,那就是家乡的骄傲,等到退休以后回到家乡,得到意想不到的尊敬。这些退休的官员,他们的作用甚至高过县官,毕竟他们曾经是国家高级干部。就算是县令见到退休官员,也会表示应有的尊敬。这就是当时的官场情况,也是京城官员退休以后回到家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古人看重土地

古代社会是农耕为主,古人看重的也是自己的耕地,这些耕地可以永久流传下去。曾经,可能为了前程,暂时荒废了土地,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在耕地。官员退休以后,会开垦家乡的荒地,也会花钱在家里购买一些耕地,以后,便以种地为生,度过后半生。在当时,古人除了科举,就是种地,做生意则是最不起眼的行业。正所谓“士农工商”,说的就是这个。

第四,避免尴尬出现

古代时期,职位也是非常紧张的。古代官员通过科举制当官,等到一定年纪以后,就会退休。除了一些重要官员,普通官员甚至还会提前退休。等到官员退休以后,会有新的官员顶替,那么退休官员的住宅和职位都会被新官员顶替。如果这个时候,退休官员不离开,京城也没有他的住处,更没有他的岗位。所以说,因为这个尴尬的原因,退休官员只好回到家里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古代官员大多通过科举制度担任朝廷任命的官职,他们退休以后,大多都会回到家乡。因为生存,声望,信仰等一些原因,他们不得不回到家乡。其实,对于古代很多官员而言,退休回到家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考文献:《科举制的发展》《古代官员的归宿》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