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衡水中学反对衡水中学

来源:成都儿童团 作者: 发布日期:2022-11-30

记者丨李宇欣

在中国,恐怕很难有一所中学能像河北衡水中学(以下简称衡水中学)一样,极富盛名,却又充满争议。

一方面,在全国多地拥有分校的衡水中学,因为其超高的升学率不但深得家长追捧,甚至一度在业内也被奉为模范,“衡水模式”也曾吸引不少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但另一方面,因为招生“掐尖”,和对成绩近乎流水线一般的“制造”,衡水中学也被认为是一颗“教育毒瘤”,破坏了教育生态。

多年的争议,并未阻止这所中学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内声名大噪的超级中学。

不过,11月,河北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推文引发关注,称学校将破除教学上存在的超限现象、内卷现象、短视现象以及不规范现象,分三个轮次进行教学改革。

办学70多年,这一次,衡水中学能成功反对衡水中学吗?

封神之路:

从70多年前的薄弱县中

到全省第一的高考工厂

时间倒退71年,衡水中学还是一所平平无奇的县中。

1951年,衡水中学建校,彼时衡水还是县城。1992年,在衡水地区十一个县的教学评比中,衡水中学排名靠后。

同年,李金池开始担任衡水中学校长,这所县中迎来转折点。

回想起来,李金池第一印象就是混乱,“学校管理十分混乱,教学也是一团糟。”

一个细节就是,当年衡水中学召开班主任会,副校长讲话,台下有人喊了声“别听他瞎掰扯,散了吧”,众人一哄而散,留下几个领导在台上面面相觑。

面对这一堆“烂摊子”,李金池围绕“人”和“钱”,开出了两个“药方”。

一方面是整顿校风校纪。此前,衡水中学围墙低矮,学生纪律涣散经常逃课,而一些社会青年也可以翻墙入校滋事行窃,甚至骚扰女生。李金池上任后,衡水中学关闭校门,实行全寄宿、准封闭管理,要求所有学生一律住校。

学生管控了,老师则采用量化考核调动积极性——也就是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纪律、宿舍卫生状况,都会影响考核成绩。而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绩效评定发生联系。

另一方面是解决经费问题。其实,相比内部纪律的管理,“钱”才是当时最大的难题。李金池形容,当时学校穷得连一块砖都买不起——全校一年的办公经费仅有一二十万元,仅够发教职工的工资。

后来,在地方政府优先投资重点中学的教育政策下,李金池为衡水中学争取到了衡水市市政府1200万元的拨款,分三年支付。短短几年后,衡水中学就修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并投资400万元建成了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和计算机校园网,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了信息化的轨道。

河北衡水中学校门 图源学校官网

而且,推行班级量化考核后,老师们的待遇也发生了变化。李金池一度将班主任的津贴从8元提高到40元,翻了整整5倍。学校经济宽裕之后,他还给教师们盖了住房,同时好房子让一线的教学骨干先选。

这种类似于今天大厂KPI考核的模式,很快开始初步奏效。

1995年,衡水中学成为衡水地区升学率排位的第一名,崭露头角。1996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1997年,衡水中学升格为正处级单位。

2000年高考,衡水中学力压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等传统名校,成为河北省的高考冠军。2013年开始,衡水中学每年清华北大录取人数都破百。

河北衡水中学”状元路“ 图源学校官网

扩张之路:

衡中品牌扩张

分校遍布全国

名声打响之后,2004年,李金池升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其下属张文茂接棒成为衡水中学校长,超级中学的扩张之路也从此开始。

但河北超级中学扩张的苗头,却不是首先出现在衡水中学。2003年,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成立分校,在河北教育界引发震动。

2013年,衡水中学与河北泰华锦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衡水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衡水一中),投资9亿余元。建成后,衡水一中和衡水中学常被等同看待,衡水中学被称为“北校区”,衡水一中被称为“南校区”。不同之处仅在于,衡水中学是事业单位,衡水一中是企业。

11月28日,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天眼查查询发现,衡水第一中学成立于2014年,目前已更名为衡水泰华中学,社会组织类型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营范围包括全日制、寄宿制的基础学历教育及复读生教育。

天眼查截图

这所新学校也被视为衡水中学首次引入社会资本,输出“衡中模式”。此后,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通过“名校办民校”的方式,向全国各地扩张,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还存在民校与企业单独合作、民校与民校联合等模式,合作办学的校名既有加挂“衡水中学”的招牌,也有“衡水一中”的招牌。

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衡水中学官网显示,2014年8月,衡水中学与四川遂宁竟成教育投资公司合作,以原民办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为基础,成立衡水中学四川分校。官网称,这是衡水中学“在全国正式挂牌的第一家分校”。

同年8月,衡水中学与张家口东方中学合作办学,张家口东方中学加挂“衡水中学张家口分校”校牌,实行“一校两名”。

2016年4月9日,据大河报报道,河北衡水中学与沁阳市永威学校达成合作协议,签约成立“衡中河南分校”。

2016年5月,衡水中学与民办江西桑海中学合作成立“衡水中学江西分校”;

2016年12月,安徽定远英华中学加挂“衡水中学滁州分校”校牌;

2017年7月,衡水中学与安徽三环集团合作创建“衡水中学安徽学校”。

与此同时,衡水一中也开启了扩张之路(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2016年8月,衡水中学与保定市阜平县政府签署“提升高中教育行动合作协议”,阜平中学加挂“衡水第一中学阜平校区”校牌;

2016年10月,河北宏达经贸集团有限公司与衡水一中合作,成立“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

2016年10月,投资3亿元的石河子衡水实验中学在新疆石河子高新区揭牌,张文茂出席并揭牌;

2017年9月,由保定贺阳教育集团与衡水一中合作的“贺阳衡水一中高级中学”。

据新京报、界面新闻等媒体报道,“衡水模式”分校开到了云南、浙江、湖南等全国各地,国内开到了新疆石河子,国外开到了马来西亚。

从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声明看,扩张之路止于2017年5月,此后再未建立过任何合作学校。

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争议之路:

衡水模式遭到抵制

分校主要开在欠发达地区

一路全国开疆拓土,但当“衡水模式”进入浙江时,却遭遇了一次堪称转折点的“滑铁卢”,并成为引发国内教育行业大讨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7年3月,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省平湖市揭牌,此举引发巨大争议并遭到“抵制”。

据浙江卫视报道,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公开表示,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浙江不需要这样的学校。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

这里“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的表述,几乎是一针见血地直指衡水中学严苛的半军事化封闭管理。

人民日报也早在2013年就提出过批评,并发布《衡水中学:没对手 有隐忧》一文。

人民网截图

有衡中毕业的学生这样回忆曾经在衡水中学的高中生活,只许带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香蕉6种食物进入学校,“不能退步,不能生病,不能顶撞,不能心情不好,不能慢,不能笑,不能和同学说太多话,不能走神,不能咬笔,不能总跑厕所……”

还有衡水中学的高一学生曾说,他们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早上6:38,班里的80多个人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当然除去七八个不吃饭的),为的只是能吃到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这22分钟包括吃饭、排队、食堂往返的时间。

因衡水中学进入浙江后引发争议,当年5月5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对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涉嫌违规办学开展督查的建议》的网络倡议,并于数日后向教育部实名举报,呼吁教育部应对衡水第一中学和衡水中学这样公民办不分,且办学规模远超限制的学校开展专项督查,并对此依法整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随后,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陆续停下了扩张的步伐。

但这并未让“衡水模式”的争议就此停歇。

反对者的理由一如既往:这种一元的教育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而是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既不利于个体成长,也影响了高中的招生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

众多支持者则认为,高考是最公平的竞争,对于贫寒子弟而言,依靠分数改变命运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尤其对于一些落后地区而言,“衡水模式”的进入,是给当地孩子带来了新的教育机会。

政策之路:

掐尖不再

教学改革或是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饱受争议的“衡水模式”为何多年来可以一路拓展版图,甚至被很多地方主动引进呢?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曾认为,地方政府恰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

而究其原因,与我国高中教育政策不无关系。因此,业内也有一个说法,一所衡水中学身上,就是半部新中国教育史。

从解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中教育的基本政策思路都是办好重点中学或示范高中。

1978年,教育部在全国确立了4000多所重点中学。198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强调“今后增加的中学教育经费,在统筹安排下,要保证重点中学的需要。重点中学的经费由省、市、自治区制订标准,各地要按标准拨给学校。”

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高中”改为“示范性普通高中”,但基本上延续了重点中学的发展思路,有优先投入、优先发展权。

包括在对学校的考评上,也是成绩为主,“高考考得好才是硬道理”。这种大的教育语境之下,一向以分数著称的衡水中学自然与之一拍即合,受到各地欢迎。

但从2010年以来,教育公平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提到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同时,超级中学的规模、违规收费、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21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其中强调,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部分)

2021年7月,教育部又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未来“公参民”类的学校不得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也不得利用公办学校品牌开展宣传或其他活动。这也是衡水一中改名的原因。

其实,比起办学层面的规范,杜绝违规招生和挖掘人才,对“超级中学”才是釜底抽薪。

2021年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同时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相关部门将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这种背景下,衡水中学“掐尖”的优势不再,从某种程度上讲,启动教学改革只是早晚的问题。

11月17日,河北衡水中学官方消息称,此次的教学改革分三个轮次推进。

第一轮,重在化解教学中存在的沉疴痼疾,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减量提质”;第二轮,在一轮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内涵提升;第三轮,在前两轮的基础上进行成果提炼、总结推广。

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这是衡水中学在 " 双减 " 政策文件下进行的一些转变。但是,是否能真正实现 " 减量提质 " 要靠教学的转型,就是师生之间有新的路子,如果仅仅是靠一个方面,很难实现这种转型。此外,到底转型结果如何,既跟外部的评价有关,又与家长的理念有关,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也是教育界目前的普遍观点。正如当初成名不是朝夕之事,如今要调转船头,显然也不会一蹴而就。因为,衡水中学反对的,并不只是衡水中学本身。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