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清朝灭亡时,还欠各国列强一大笔赔款,这些赔款最终是如何处理的

来源:史说新语 作者: 发布日期:2022-11-01

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的腐朽,导致整个大清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而此时的西方列强,也开始预谋着瓜分中国,清政府为了不让战火蔓延,委曲求全,签下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而这些条约中,包含了大量的赔款,那这些赔款在清朝灭亡后,最终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清政府签下数以亿计赔款的条约

1840年,西方列强打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中国无力抵抗,便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不仅将香港割让给英国,清政府还需赔偿数千万两的白银给英国。

自此以后,列强视中国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清政府与英法、美俄以及日本,签订了许多极为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中多数都有赔款,而其中又以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涉及到的赔款最多

在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之前,清政府勉强能够将之前的条约赔款还清,但随着签订的条逐渐地增加,赔款的数量之庞大,清政府逐渐开始力不从心。

此时的清政府负债累累,并且在短时间无法将这些赔款都还完,但若是不一次性还完赔款还,便要接受日本提出极为离谱的利息分期还款

在反复权衡之下,清政府选择向英法德俄这四个国家,借了两亿白银,将日本的赔款还清,而这笔债就转移到了英法德俄,这四国要求每年4至5厘的利息,分36年偿还,意味着清政府要还三亿七千万,给英法德俄

这边清政府的债还没还完,八国联军又发动了侵华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中,中国需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

而且列强明文规定,要三十九年还完,为的就是每年四厘的利息,因为这样列强最终就能拿到九亿八千多万两白银。

清政府为负担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这让清政府急得焦头烂额,清朝经济衰败,皇室奢靡无度,实在没有这么多的资金进行赔款。

清政府也是为了赔偿西方列强,加大了对于各省的赋税,将这笔赔款分摊到中国各省头上,让各个省份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上交规定的相应数额

自古江南富庶,放眼望去当时江苏省是最为富有的,每年需上缴给清政府两百五十万两白银;其次便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四川省,每年需上缴白银两百二十万两

第三位,便是沿海港口广东省,每年分担两百万两白银赔款

除开这三个省份以外,其他的省份也是依次按照各自的经济发展能力,由高到低进行上缴赔款

在清朝末期,中国有着四亿五千万人,而西方列强要求赔款四亿五千两,也是计算着中国人每人赔偿一两。若是加上利息,每人大概是赔偿二两有余。

按照这样的算法,每人二两银子似乎不是什么难事,对于豪绅地主与满清贵族而言,二两银钱确实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数量更多的平民百姓而言,这是他们一家几口一年的生活开销费用

清政府覆灭后,民国政府继续履行债务

这样的强制性上缴赔款,无异于是将普通平民老百姓推入深渊,于是便爆发了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而随着清政府的倒台,这剩余未还的赔款,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仍然想与西方列强能继续合作,因此选择继续赔偿清政府,余留下来的天价赔款

当时的民国,百废待兴,经济紧张,为了能够还清赔款,选择继续压榨着底层劳动人民。

不久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的局势开始发生改变,由于反法西斯的举措,英美对于中国的赔款换了一种方式来进行,英美提出让中国将赔款,作为出国留学人员的经费,美其名曰为中国培养人才。

而第一次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胜利国,便不需要再对德国等战败国支付赔款了,也随着中国在世界上逐渐开始有了一定的地位,许多国家也免去了中国的赔款

如今的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们仍应该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并且以此为鉴,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为创造更好的中国而奋斗。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