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老部下送别粟裕骨灰,王必成发现少将没来,愤而电话质问

来源:兵说历史 作者:莫孤烟 发布日期:2022-09-29

1984年,粟裕逝世,他的遗愿是把骨灰撒到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江淮大地是粟裕从红军时代一直到解放战争都在征战的战场,因此他的骨灰安放少不了要南京军区来安排。再说粟裕的旧部大多都在华东地区工作,于情于理都该把老首长的后事料理好。

【1984年粟裕逝世后,遵其遗愿,骨灰分别撒到他战斗、生活过的20余地】

当粟裕夫人楚青带着粟总的骨灰要离开南京时,王必成等一大批原新四军和华野的干部都来相送,唯独军区的一个开国少将没有来,说是要参加一个学习班,抽不开身。王必成勃然大怒,电话打到他的办公室,质问他为什么不来。开国少将无言以对,急忙跑到火车站来,送了老首长最后一程。

王必成和粟裕在一起

参加学习班只是一个借口,这位将军再忙也不至于半天时间都抽不出来。他之所以不想来,应该是考虑到粟裕在五十年代蒙受冤屈,直到逝世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经历过特殊年代的多少有些过于敏感,担心惹祸上身,这样想也可以理解。

这位将军也是粟裕的老部下了,但和粟裕的关系是隔着一层的,这里面的深层原因涉及到粟裕和刘英的矛盾。

当初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遭到重创后,粟裕和刘英率领仅存的几百人组成挺进师,到浙江开辟根据地。他们在路上遭到敌军袭击,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毁,从此彻底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系,一切行动决策都要靠自己。

刘英斗争意志坚决,但深受教条思想的影响,和一贯务实的粟裕矛盾重重。这种矛盾一开始还只是作战思想理念上的不同,到后来竟然发展到权力斗争,这是粟裕始料不及的。

挺进师达到闽浙赣地区后,和叶飞领导的闽东游击队会合。叶飞尽地主之谊,不仅慷慨地收留接待挺进师,并表示愿意接受刘英和粟裕的统一领导。不过,刘英想把叶飞调走,其意图是要控制整个闽东游击区。粟裕保留意见,他认为把叶飞调走的话闽东的部队无法掌控,局面难以收拾。

由于粟裕等人的抵制,刘英的“阳谋”未能得逞。但随后发生的“南阳事件”,则将两人的矛盾彻底激化。

刘英

刘英一心要除掉叶飞,便心生一计,命令粟裕请叶飞到他的驻地里来开会,会上将其扣押,然后押送过来。粟裕对这种手段是不能接受的,但按照组织原则,他又不得不执行,在会上逮捕了叶飞。

鬼使神差的是,就在押送叶飞的过程中,偶遇蒋军袭击,叶飞趁乱逃脱。从此,闽东游击队与挺进师彻底决裂。在这件事情上,粟裕里外不是人,叶飞以为是粟裕要害他,刘英以为是粟裕故意放跑了叶飞,粟裕一时间百口莫辩。

刘英借机打压粟裕,将他监禁起来批判。粟裕为争取团结,不得不屈服于刘英,做了违心的检查。刘英不擅军事,打仗还要依赖粟裕,鉴于立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把粟裕放了出来。

粟裕

粟裕和刘英的矛盾已然公开化,两人从此心存戒备,见面都要带着各自的武装,而且从不在一个房子里住。刘英将自己信任的人安插到粟裕的身边,名为协助工作,实则暗中监视。在刘英所信任的人中,就有文章开头的张姓开国少将。

他是江西人,20岁参加红军,曾在红7军团当师特派员,后任挺进师2纵队政委。当初他参加红军时,不知道自己名字怎么写,是教官耿飚根据他的描述,给他确定了名字的写法。

粟裕对张一直坦诚以待,从没有因他是刘英信任的人就对他心生猜忌,相反却一直予以信任和重用。挺进师改编为新四军后,刘英想把张留下来担任浙南特委书记,但张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低,干不了这个差事,还是想跟随粟裕去皖南抗日,刘英拗不过他,只好答应。张在新四军当到了警卫团政委,抗战相持阶段和谭启龙等人一起开辟浙东四明山根据地,担任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到抗战胜利时浙东根据地得到较大发展,成为新四军八个战略单位之一。

解放战争期间,由当年的闽东红军发展而来的华东野战军1纵是公认的华野头号主力,各师领导班子的配备都是最强的。1纵下辖三个师,其中2师政委就是张,他和师长刘飞率领这支王牌部队,参加了华东战场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凭借资历、军功以及副军级的级别,张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也是对他革命功绩的肯定,当然也离不开粟裕的信任与赏识。

粟裕的宽广胸怀还体现在对刘英的不计前嫌上。1942年,刘英遭叛徒出卖被捕后英勇牺牲,妻儿流落四方。粟裕想尽办法找到了刘英的妻儿,一直照顾其妻终老,尽到了一个战友的义务。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