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欲深度介入印太,印度外长表示支持,称对中国的角色感到忧虑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公布的数据可知,印度2021年第四季度的GDP正式超越英国,跃居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印度或将在2027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也使得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梦,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趁着这股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印度在外交领域也随之大展拳脚,并毫不掩饰地将矛头直指中国。今年恰逢印度与法国建交75周年,法外长科隆纳访印,并同印外长苏杰生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达成一致,并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意谈及印太局势。
科隆纳称,印太地区的总体形势因中国而出现许多挑战,在评估中国在该地区所扮演的角色后,法印两国持相同的分析与忧虑,希望确保该地区不会因中国而失衡。
苏杰生则表示,在印太区域内,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都应该共同努力,确保该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繁荣。印度认可法国是印太地区的参与者,在印度洋地区有着长期存在。
长久以来,在美国的授意下,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以及北约国家,试图渗透至所谓的“印太地区”,进而对中国形成合围之势。针对西方这种颇具威胁、挑衅的战略态势,印度此番表态,无疑默许乃至认可。
那么印度为何偏偏同中国过不去呢?以印度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庞大的国家体量来说,置于全球任何大洲,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自从摆脱英国的殖民后,印度便点燃了大国梦的火苗。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便十分崇尚“印度中心论”的说法,曾在演讲中不无骄傲地表示,全世界将深刻地意识到,亚洲的地位取决于印度的未来,而印度早晚会成为亚洲的轴心。他在自传中,甚至颇为狂妄地描述过印度的前景,意在建立一个“大联邦”,将中国、缅甸、锡金以及阿富汗纳入其中。由此不难瞥见,这种不切实际的野心,恰是印度大国梦的由来。
自上世纪末直到如今,如果单看印度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已经很了不起。可问题是,印度恰好同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中国比邻,外界难免时常拿两国作比,相较之下,印度就不免相形见绌。
由于中印两国存在历史纠纷以及边境问题,印度对中国始终抱有对抗的逻辑。然而1962年那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惨痛失利,至今依旧是印度无法抹去的伤疤。在军事对抗无望,经济全面落后的情况下,仅凭印度一己之力,显然无法同中国争雄,那么将西方引入亚太,则是印度正在筹谋的小算盘。
不过此举也未必见得高明,西方渗透亚太,等同于开门揖盗。纵观全球,但凡有西方势力介入的地方,不是炮火连天,就是饿殍遍地。印度此举除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刻意制造对抗摩擦以外,几乎不具备任何实质性意义,更何况如今自顾不暇的西方,根本腾不出余力来遏制中国,一众东南亚国家也无意卷入同中国对抗的乱局,印度走了一条引狼入室、以邻为壑的歧途。
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前景最为广阔的区域,亚太必然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引擎”。中国将亚太视作发展合作的高地,而非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局,这种富有战略性的长远目光,值得印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