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辅导孩子数学一年,结果只考6分?孩子成绩不好,别光指望辅导,更重要的是这3个字!

来源:父母必读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8-18

到9月1日,“双减”政策实施就满一年了。

这一年,你和孩子的学习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在新学期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教育部门再度发声:2022年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

由此看来,“双减”政策将会继续实施,但没有了辅导班、补习班,我们该如何为孩子的学习助力呢?

尽管课外辅导和补习有其意义和价值,但教育和学习的核心应该是唤醒孩子的 内驱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适应学习,使孩子对学习保持兴趣和热情,如此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那么,面对小学阶段中最重要的数学、语文、英语三个科目,父母该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呢?

下面这些方法值得借鉴,不妨听我一一道来!

01

数学

每次一提起数学,不少父母都是“一把辛酸泪”!多少家庭因为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每天鸡飞狗跳:

河南一位妈妈用枣教孩子做数学题,结果孩子“就是不开窍!”网友们纷纷调侃:枣都会了!隔着屏幕都着急!

另一位河南爸爸,每天辅导孩子到三更半夜,结果孩子数学只考了6分,往常都是四五十分,爸爸气得流泪痛哭!

浙江一位爸爸辅导女儿数学题,结果桌子都快拍碎了,孩子还是不会!

所以,如何让孩子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就成了当务之急。

尤其是在数学启蒙期的孩子,如果启蒙做不好,上学后不仅会受挫,还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那如何给孩子做数学启蒙呢?最好的方法就是 在生活中学习。

01

巧用吃饭和游戏时间进行数学启蒙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晓晔在《父母必读》杂志中曾说过:吃饭时间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时刻,也是轻松的“学习”时光。有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形成数学学习氛围。

比如:吃饭时,孩子觉得大家吃肉丸子吃得太快,一眨眼就没了。这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假如有20个肉丸子,姥姥吃了5个,爸爸吃了5个,妈妈吃了1个,还剩几个可以吃?

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如打羽毛球时让孩子记录双方的得分;一起玩纸飞机,让孩子测量飞机到底飞了多远等。

在这些轻松愉悦的吃饭、游戏时光中,孩子不仅获得了快乐,也学到了知识。

02

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多创造使孩子贴近生活、丰富经验的机会。

比如:

让孩子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带孩子购物时,让孩子一起帮忙算账;

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统计客人的男女人数,并分配座位……

对孩子而言, 将数学融入生活,才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从而让孩子产生兴趣,慢慢建立数学思维,并最终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02

语文

双减后,家长们发现:大大小小的考试,难度并没有因为“双减”而降低!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从2020年高考作文的“管鲍之交”,到2021年的“书法写人”,再到今年“围棋的本手、妙手、俗手”,不仅考察范围广,难度也在逐年提升!

而语文又与其他科目不同,无法通过突击来提高成绩,而是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也导致很多孩子在漫长的语文学习中,逐渐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我们要给孩子打好语文基础,帮助孩子爱上语文。

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赵晓媛老师在《父母必读》杂志8月刊的特别策划中,给出了三点建议:

01

在生活中识字

汉语作为母语, “生活场景”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也是最能够保持孩子识字兴趣的方式。

相对于拿起书本识记,在活泼的生活场景中,识字活动会变得非常有趣。“公交站牌”“路牌”“游乐园”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的语文课本。

所以,如果您听到孩子在问:“妈妈,这个字读什么?”那您的教育契机就来了!

02

通过游戏学习

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即是游戏。语文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变得丰富有趣。

比如饭后全家一起进行一次成语接龙,或者爸爸、妈妈、孩子每人随机说一个词语,每个人用这3个随机词说一段话。在有趣的活动中,词语会使用了,表达能力也提升了。

曾经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爆红的才女武亦姝,小时候就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各种诗词游戏,如诗词接龙、角色扮演、改编故事……不亦乐乎!

也正是因为这种训练,所以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表现得淡定又从容。

03

行万里路

作为中国人,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所以,我们要将学习语文变成一种习惯,变成探寻中华文化的旅程。

假期时,可以带孩子探访诗人故居,走进课本中描写过的名胜古迹,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带上思维导图,

和孩子一起去旅行!

当孩子感到所学知识与生活产生了链接,学习也就有了持续的动力,学得也会更多。

03

英语

“双减”后,英语虽然不再是必考科目,但作为目前全球第一通用语言,英语依然十分重要。

而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需要进行系统而完整的读、写、听、说启蒙练习,尤其是 12岁之前,语言启蒙做得越好,孩子日后的学习才会越容易。

因为“二语习得”理论中指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习语言的区域,即布罗卡区。

布罗卡区在2~4岁时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此时再学外语,大脑已无法把外语直接贮存在布罗卡区,而是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

所以,在进行英语启蒙和学习时,一定要注重应用。具体可以参考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解丹老师提出的方法:

01

营造英语氛围

家庭中营造出英语氛围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我们可以发出简单的英文指令,孩子通过手势、动作等理解意思。比如扔给他一个球并且说:“Catch the ball!”

或者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英文游戏,比如一家人围成一个圈,父母说“big”后一起将圆撑开,再说“small”时将圆缩回等。

在这种互动游戏中,孩子可以 从小养成英语意识,促进英语思维的发展。

02

进行英语阅读

进行英语学习,英语阅读很重要。所以父母要帮孩子养成英文亲子的阅读习惯,如共同翻看一本英文书,给孩子读书等。

英语绘本要 简单、有趣、贴近孩子生活。最好是图片多于文字,一张图配2~4句话为宜,且对白应 简短、地道、有趣,生活中可以直接应用。

读绘本时,父母也不必每个单词或句子都给孩子翻译,因为孩子拥有天然的语言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大人的动作、语气等来感受语言的意思。

03

综合运用多种形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所以听、说能力很重要。父母可以通过读给孩子听或者音、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听力能力。

大量的语音、词汇输入可以让孩子具备一定的听力能力,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常说,父母的眼光有多长远,孩子将来就能走得多顺利。

而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能代替包办,更不能一味依靠外部的辅导培训。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孩子形成学习内驱力,最终成长为闪闪发光的 “宝藏男孩”和“钻石女孩”!

本文部分知识内容源于《父母必读》杂志2022年第08期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