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有个腰站村,村民皆是清朝皇室后裔,至今也不愿与外族通婚
曾经有个新闻,广州一名男子自称是爱新觉罗后人,说自己是多尔衮的第十代孙。他自称王爷,留着满清时期的长辫子发型,且不与汉人结婚。
就连他家里的布置也是按照清皇室的习俗来的,以明黄色调为主,装饰豪华,墙上还挂着清朝皇帝的像。
有人去采访了这名男子,根据他展示的族谱和多尔衮的情况,认为他的身份有疑问,但也不能绝对否认他是爱新觉罗的后代。由于此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太高调且疯狂,人们还是当看个笑话罢了。
但是在辽宁抚顺,却真的有个特别的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就是“腰站村”,位于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
清王朝灭亡后,那些生于封建社会的皇族后裔在新中国的环境中慢慢接受社会制度的改变,融入了普通的平民生活,包括末代皇帝溥仪也接受了改造当起了普通公民。
但是爱新觉罗家族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而是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了下来。
这个特殊的腰站村,便是一群爱新觉罗后人的聚居地。虽然早已失去当年八旗子弟的威风,但是这群人为了保护他们的纯正的皇室血统,依然按照家族的习俗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清军入关起,就慢慢开始满汉通婚,将满汉文化结合,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虽然汉人也入了旗,但在满人眼里,汉军旗无论如何都不如满军旗的高贵,即便皇室做了通婚的表率,大多数满人还是认为与外族通婚会污染自己的血统。
于是,即便清朝灭亡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腰站村的人依然拒绝与外族通婚。
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东北建立金朝政权,后来金人往内地迁徙,逐渐与汉族融合;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后,清军由东北入关统一了中国,但是满族的根依然在东北。努尔哈赤将自己的祖先们都安葬在了东北,他自己也葬在了沈阳。
清永陵、福陵、昭陵,合称盛京三陵。而这个腰站村原先就是为了守陵而建的。爱新觉罗家族一直有守陵人,血统必须纯正才有资格去守陵,且世代相传。
腰站村是在康熙年间设立的,当时的领头人叫爱新觉罗.阿塔。阿塔的祖先与努尔哈赤的祖父是亲兄弟。
当年,阿塔的祖父辈也是跟随努尔哈赤的人,他们属于镶蓝旗,地位挺高。阿塔与福临同辈,是玄烨的叔辈,按规矩,皇室宗亲系黄带子,旁系为红带子。
就是这么一位宗亲,阿塔却卷入了鳌拜的案子中,考虑到他是宗亲,祖上又有功劳,康熙帝便令他去守陵,永不回朝。
到了永陵附近,阿塔发现有片地方环境不错,又是通往永陵的必经之路,便毫不客气地把它占了。腰站村,其实就是谐音“要占”的意思。
占了地方就得留人下来守,阿塔留下了几个儿子守住这片地方,自己继续守陵去了。于是阿塔的儿子们便在这里世代繁衍,还形成了六大派系,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村落。
后来这里的人改姓肇,有位叫肇毓山的老人,还留下了一根红带子。那是他祖父的,没有埋入棺材陪葬,而是保留了下来。
肇氏当然也在岁月长河中慢慢汉化,但他们仍然会说满语,年长的人满语非常塑料。族中上些年纪的人还用满语称呼长辈:阿玛、额娘等。
语言,也成了腰站村的一项特色文化。他们的日常生活、礼仪等,还保持着满清贵族的习惯,不管他们现在的日子是清贫还是富裕。
腰站村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一些老宅子也被当地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整修,以便保存。
如今的腰站村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人们来此旅游可以感受到正宗的满族文化,但是他们维护祖先的传统,也有“陋习”,就是不与外族通婚。
最好的就是皇室与皇室联姻,实在不行也娶满族女子,反正不娶外族,誓要保护他们的满清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