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用一“妙”招,竟让两千年前的《贝希斯敦铭文》完美地保存
在古代社会,虽然生产力不够发达,但聪明而又智慧的古人,还是有奇思妙想能解决一些难题。比如,大流士大帝为了让自己万世流芳,不惜千辛万苦刻下了《贝希斯敦铭文》,还用一个妙招使其能够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究竟是什么妙招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大流士即大流士一世,他28岁继位登基,成为波斯帝国第三位皇帝,累计在位时间36年之久。大流士出生不凡,其父亲和皇帝冈比西斯二世是堂兄弟,因此大流士早年也地位崇高,并且征战四方功勋卓著,还曾率领万人不死军远征埃及凯旋而归。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突然暴毙,于是各方势力都准备争夺皇位,最后大流士平定了叛乱,众望所归顺利的登基称帝。在当时,虽然大流士成为了波斯帝国的皇帝,但波斯帝国早已四分五裂,就像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因此大流士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让帝国重新统一。
从公元前523年到公元前520年,大流士为了铲除各方势力,累计发动了二十多次大型战役,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就如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中原一样,大流士大帝也很快让支离破碎的波斯帝国再次统一,因此它也成为了波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被后世称之为铁血大帝。
大流士大帝也常常思考,他心想再伟大的人也会死去,再高的功绩也会被忘记,即便是那些坚硬的石刻也会被砸烂,千百年之后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于是,大流士大帝为了能名垂千古,便下决心将自己的画像和功绩永远流传,但怎么保存就成了问题,因为他见过太多的石碑石刻被毁,所以这不是他想要的。
史料记载,大流士有一次率军北上的时候,路过扎格罗斯山余脉的一处山崖,也就是现在伊朗克尔曼沙汗省西南。突然,大流士大帝突发奇想,如果将自己雕刻在山崖上就完美了。最关键的是,这片山崖正好位于丝绸古道之上,来来往往的商旅络绎不绝,大流士认为这些商客能将自己的功绩也传遍世界。大流士大帝喜出望外,经过一番谋划后准备在山崖上雕刻画像和功绩,但是500多米高的山崖也让大流士大帝犯难。
当时的社会又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很多大臣也百思不得好方案,就当大流士大帝准备放弃的时候,有个路过的商客出了个点子,即用土堆和石块在山崖下堆一座小土山,然后工匠就能爬上去雕刻了。大流士大帝一听觉得可行,于是就立即下令堆砌一座小土山,最后用来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人像图案和功绩铭文的雕刻。
公元1835年6月,英国考古学家罗林生在伊朗考察时,首次发现了大流士留下的纪功摩崖石刻,并命名为贝希斯敦铭文。考古专家们研究发现,贝希斯敦铭文由三种语言(古波斯语,埃兰语,阿卡德语楔形文字)组成,文字内容不用猜也知道是歌颂大流士一生的功绩,并且对他的残暴只字不提。除了文字记述之外,还有一幅恢宏的石雕人像,长约5.4米,高约3.2米,主要描绘了主神马兹达授予大流士象征权力的圆环,与我国古代帝王一样是君权神授思想的体现。
在铭文的记述中,专家们发现也提到了雕刻摩崖功绩的过程,即用堆小山的方式搭建平台,等雕刻完成之后再将小山全部扒掉,这样一来即便是再厉害的人也无法破坏石刻。专家们发现,在石刻上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弹孔,推测是二战时期被机枪扫射的,但不过也没有对石刻造成严重破坏,后来经过修复也恢复原貌。
如今,2500多年过去了,贝希斯敦铭文还依然保留在远处,千百年来大流士的功绩也正如他生前预想的那样,传遍了整个世界。不过,我们如今要雕刻摩崖石刻,就不必像大流士那样费劲,比如用大吊车,可以直接将人吊山崖上去,毕竟科技改变时代,也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