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姜子牙没有穷苦潦倒?文王脱困由他谋划?牧野之战他一言定成败?

来源:知识巨轮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7-28

“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如果在中国人中去做一项调查,这里的太公指的是谁?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是姜子牙。得益于封神榜的巨大影响力,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姜太公可能真的是个通神的人物,因为他太传奇了。

这个老人在72岁高龄开始创业,而且一出道即巅峰,几乎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奴隶社会别人72岁在干什么?大部分人都已经化为黄土,还有一少部分确实能够活到这个岁数,但基本也已经老眼昏花了,指着他们创造辉煌,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对于姜太公而言,72岁才是刚刚人生的开始,因为他活了139岁。

第一个问题:在他72岁渭水河边垂钓之前,他都在干嘛?

相传姜子牙的祖上在舜、禹执政期间,曾经作为他们的四岳之官,因能力出众,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将吕地封赏给他作为封地,因此,姜子牙的很多称呼中就有吕尚。这样看的话,姜子牙应该出自贵族之家,虽然祖上的荣光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消失殆尽。但贵族就是贵族,底蕴是其他暴发户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个底蕴就是家族中对于知识的积累。

那么早年的姜子牙更多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知识的?以至于耽误了最佳出道的时间?毕竟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活多久,相信在见到很多同龄人在三四十岁死去的时候,他的心境必然是有变化的。那么,他有没有出道或者产生出道的想法呢?

历史中根本就没有他遇到周文王之前,究竟都在做什么的记载,因此,更多的是我们以己思人罢了。试想你学了一身本事,你是否会甘于寂寞?没有任何的实践,你学的本事是否真的有用?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吧,那怎么才能确定?只有实践吧。

但据记载姜子牙在遇到文王前,生活得很清苦,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实践吧。因此,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历史中记载的清苦是他在遇到周文王的瞬间,但其实他在决定投靠周文王之前,他根本就不清苦,他是吕地姜姓的族长,在他人生的前几十年时间,他都在处理家族的事务,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在出道后,能够将周的政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因为这些事情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在做,只不过吕氏的事务相对来说没有周多而已。

第二个问题:周文王被囚禁羑里时,他到底是否参与了解救?

这一段的说法很多,有的说姜子牙在游历了天下诸侯后,才来到了西岐,然后渭水边垂钓等着周文王上钩;还有说姜子牙参与了对周文王的营救,但刚从监狱出来的周文王并没有注意到他,还是等他回到西岐稍稍平静后,大夫散宜生才向他推荐的姜子牙。

哪种可能性要大一些呢?个人感觉第二种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具体的剧本应该是这样写的:文王被囚禁之后,西岐都慌了手脚,散宜生参考商汤旧事,带着美女和金钱去殷贿赂纣王,但要知道商纣王并不是傻子,他很清楚文王的野心,因此,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这个时候,姜子牙出场了,他给散宜生出了主意,但具体是什么,史书上并没有记录,而只是说纣王贪图西岐的贡品,就将文王给放了。无论是怎么回事,总之散宜生记住了姜子牙而周文王应该没有,但散宜生绝对是知道姜子牙后来在渭水边的事情。

于是后来,借着给文王解梦的机会,散宜生说渭水边可能有收获,古人比较相信这个,因此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周文王来到了渭水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直钩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就此诞生。渭水边,散宜生重新介绍了姜子牙,当周文王知道此次能够从殷回来完全是姜子牙的计谋后,大为感慨,并说,“我太公活着的时候,就十分想要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来辅佐他,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没有等到。今天,我比较幸运能够得到先生您的辅佐,我必以对待师长的态度对待您”,因为这句话,后来姜子牙也被称为“太公望”。

第三个问题:牧野之战前,只有姜子牙一人确信此时发动战争是最佳时机,为什么?

按照史书记载,军事行动之前,他们先是占卜问吉凶,但占卜的结果显示此行会很不顺,而后果然行军路上遇到狂风暴雨,因此很多诸侯都有了此次到此结束的情绪,可以说,战争未开始,周王联军这里就已经军心涣散。联军中只有姜子牙一人坚持此行必须一举歼灭殷商,后来的结果也告诉我们,姜子牙的判断是对的,那他是凭什么判断的呢?

首先,战争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是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也没有可能说一定就是劣势一方输掉,而且就军事实力对比来说,纣王的实力要更强大一些,但纣王的部队大多数是由奴隶组成,所以战争说是五五开并不为过,而一旦纣王的主力部队完成了对徐夷征讨,军事实力一项将完成对周的碾压,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殷商部队真的是虎狼之师。

其次,纣王的改革引起了殷商内部很多人的不满,因此有人就私下联络过周人,表示周人攻击纣王的时候,他们可以作为内应。但这部分人是最飘忽不定的,一旦纣王恢复了实力,周人基本就不可能造反成功,他们所谓的内应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这时候可以说是他们最坚定反对纣王的时候。

最后,联军已经在两年前有过一次汇集,但那次,周人说时机未到,所有诸侯就都散去了。要知道所谓联军诸侯,其实就是在殷商不受重视的小诸侯,他们来到联军的目的无非就是捡便宜,万一周人真的完成逆袭,他们可以得到的政治回报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如果周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取消既定的军事行动,那么可以想象,下次跟着周人来到殷的诸侯还能有几人?狼来啦的故事,谁都知道结果。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