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林人的升级版--------战车民
战车民(Wainriders)是一个来自东方的人类民族或部族联盟。他们乘着巨大的战车,首领乘着双轮战车作战,甚至在坚固的战车营地中扎营。他们的年轻女性也接受了作战训练,并且在战时与老幼一起留在后方,保卫家园免受袭击。[1]
这些东夷部族被索隆挑动,袭击刚铎及其盟友。他们比之前的入侵者更加装备精良,在近一个世纪中都是南方王国的重要威胁。
战车民在第三纪元1851年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迅速占领了罗瓦尼安,并很快与刚铎交战。第三纪元1856年,国王纳马奇尔二世在平原之战中阵亡,短时间内刚铎所有位于安都因河以东的领土都被战车民占领。纳马奇尔的儿子卡利梅赫塔在第三纪元1899年凭借罗瓦尼安起义者的帮助,赢得了短暂的喘息时间,并趁机在达戈拉德平原击败了战车民。[2]
在这次失败之后,战车民谋划着更大的复仇。他们与近哈拉德和可汗德的人类结盟,策划从南北两方同时进攻刚铎,使得南方王国几乎亡国。[3]第三纪元1944年[4],昂多赫尔国王在北部战场阵亡,但他的将军埃雅尼尔击败了南方的侵略者。杀死昂多赫尔之后,正在庆祝胜利的战车民侵略者突然遭到了埃雅尼尔率领的刚铎军的攻击。在这场名为营地之战的突袭战中,战车民被一败涂地,幸存者逃回了他们的东方领地。[3]
之后证明战车民的入侵和其他多次刚铎的劫难一样,都是由索隆的使者策划的。在刚铎失去对安都因河东岸领土的掌控时,魔多的边界也对索隆的爪牙开放了,正是在这段时期,戒灵趁着刚铎的劫难重新进入他们主人的领地。
战车民战争(War of the Wainriders),是一场东夷对刚铎王国发起的、绵延接近一百年的大战。尽管刚铎将军埃雅尼尔最终奇袭溃敌,但这场战争也把刚铎仅剩的元气消耗殆尽。战车民战争和亲族争斗、大瘟疫一起,被视为使刚铎衰微的三件大祸。
背景
第三纪元1635年 - 1637年,大瘟疫乘着一阵来自东方的黑风,侵袭了罗瓦尼安王国和刚铎王国。染上瘟疫病逝的人不计其数,罗瓦尼安王国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和马匹死亡,刚铎的死亡人数也同样惊人。瘟疫结束后,两地的人口都严重萎缩,国力也大大衰落了。不过,它们的弱势两百余年都没有暴露出来,因为罗瓦尼安王国和刚铎共同的敌人东夷,同样在瘟疫中蒙受了损失。[1]
但是,东夷最终逐渐恢复了元气。在鲁恩的广阔草原上,崛起了一支新的东夷部族(也可能是多支民族的联盟),他们被称为战车民,比以往侵略的任何东夷都要强大:因为他们的武器精良,而且乘坐着巨大的战车作战。在索隆派遣的使者的挑动下,战车民将目光投向了西方的刚铎王国;第三纪元1851年,他们对刚铎的攻势开始了。[2]
初次入侵
平原惨败
详情请阅读:平原之战
第三纪元1856年,战车民的大军穿过鲁恩、侵入罗瓦尼安地区,位于罗瓦尼安东侧的罗瓦尼安王国承受了敌军首轮攻势的正面冲击。在大瘟疫中元气大损的罗瓦尼安王国很快就全境沦陷,刚铎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威胁之下。[1]
当此危机关头,时任刚铎国王纳马奇尔二世立刻率领一支大军北上、进入黑森林南部的平原地区。他尽力聚集起罗瓦尼安王国的北方人类残部,扩充自己的兵力:然而,在后世所称的平原之战中,他的大军被战车民击败了,自己也战死沙场。纳马奇尔二世的残军被迫撤退到安都因河西岸的伊希利恩地区,安都因河东岸的刚铎东部领土全都失陷。[1]
达戈拉德大捷
详情请阅读:第二次达戈拉德之战
不过,尽管战车民在平原之战中大败刚铎军队,但他们或是满足于自己已经占领的广袤领土,或是被刚铎在安都因河沿岸设下的严密防御所阻挡,并没有对刚铎发起决定性的攻势。因此,纳马奇尔二世之子卡利梅赫塔王得到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他重整军力,决心为父亲的死复仇。[1]
第三纪元1899年,北方人类残部(被称为伊奥希奥德人)的首领马尔赫威尼给卡利梅赫塔送去情报,警告他战车民计划洗劫刚铎北部的卡伦纳松;他还透露,遭受战车民奴役的北方人类正酝酿着起义。于是,卡利梅赫塔王立即率领一支军队出了伊希利恩,并且故意造出声势,将战车民的全部军力都引往南方的达戈拉德平原,两军在彼地展开了激烈的厮杀。[1]
正当刚铎大军和战车民的鏖战达到白热化的时候,卡利梅赫塔王事先安排好的另外两路军队突然向敌军的侧翼和后翼发起了突袭。于是,刚铎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战车民溃不成军,死者接近全军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受到奴役的北方人类也发动起义,对战车民窃取的家园造成了许多骚扰和破坏,不过起义军的力量不够强大,未能将战车民赶出罗瓦尼安。[1]
就这样,在北方人类的帮助下,卡利梅赫塔暂时击溃了战车民,刚铎得以从战事中脱身喘息一段时间。直到四十余年之后,战车民才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但这轮攻势更加庞大,几乎使刚铎诸王的血脉断绝。[1]
再度入侵
卷土重来
经历过达戈拉德的大溃败之后,战车民不得不休养生息,但他们依然没有忘记劫掠、征服刚铎的野心。渐渐地,战车民在鲁恩内海以东的遥远土地上又一次繁衍壮大、重振旗鼓,而刚铎对此尚且一无所知。[1]
不过,战车民过了很久才采取行动,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方面,他们距离刚铎过于遥远,所以完全不了解当时刚铎的国力状况,高估了刚铎的实际领土范围和人口数量。另一方面,他们向南扩张的时候,与可汗德的瓦里亚格人、哈拉德地区的哈拉德人起了冲突,因此无暇西侵。但是最终,战车民与南方的诸多民族达成了和约,他们结成联盟,决定从北方和南方同时进攻共同的敌人刚铎。[1]
当后世的史学家审视这段历史时,他们认为:这些结盟攻击刚铎的民族,本身既没有这样的意愿,也不具有协同战斗的战略智慧。所以,挑起这些民族对刚铎的憎恨、操控这些民族共同行动的,显然是彼时还潜藏在黑森林中的“黑暗魔君”索隆。[1]
魔栏农之祸
详情请阅读:魔栏农之祸
当战车民和南方各民族的同盟积极备战时,刚铎也并非全无准备:因为伊奥希奥德人当时的首领佛特赫威尼给时任刚铎国王昂多赫尔送去了警讯,报告他战车民正在从弱势中恢复过来。鉴于人力物力的短缺,刚铎只能尽量集结起一支军队,但是昂多赫尔国王为了应对来自东方和南方的两股敌军,明智地把军队分成了北路军和南路军两部分。北路军由国王亲自指挥,南路军则交予王室出身的将军埃雅尼尔带领。[1]
第三纪元1944年7月9日,敌人从南方来袭的消息传来,埃雅尼尔将军随即布置好南路军严阵以待。与此同时,昂多赫尔王率领北路军前往达戈拉德,计划在那片战车民曾经惨败过的土地上再一次迎击敌军。但是,直到7月12日,昂多赫尔才得知敌军从东方来袭的消息:如果他早些得到消息,本来会命令刚铎军队加速行进,然而现在敌军已经逼近,刚铎大军却还没有抵达达戈拉德。[1]
因为这致命的耽误,刚铎军队的先锋刚刚抵达达戈拉德平原,敌人大军的前锋(既有战车,更有人数极众的骑兵)就冲杀过来,使得昂多赫尔根本来不及整顿自己混乱的阵型。刚铎军队在一片大乱中死伤惨重,连国王昂多赫尔和王子阿塔米尔都被杀害:于是,昂多赫尔的外甥米诺赫塔接管了军队的指挥权。[1]
在首轮进攻大胜之后,战车民的前锋部队退了回去,和即将抵达的主力部队会合。米诺赫塔立刻利用这宝贵的时间重整残军,并向另一位将领阿德拉希尔派去了信使,命令他带领剩余的军队全速撤退,还要派人向南路军首领埃雅尼尔求援;但米诺赫塔自己则要组织一支后卫军,给撤退行动争取时间。[1]
很快,当战车民的主力部队集结完毕时,米诺赫塔也已经部署好了后卫军,列阵在伊希利恩的北部边界处。可是,后卫守军并没能阻挡战车民太久。敌军蜂涌进入伊希利恩,7月13日的傍晚时分,他们击败了米诺赫塔的部队,米诺赫塔本人中箭身亡。后卫军的残部全部向南溃逃,投奔阿德拉希尔带领的主力军。[1]
然而,战车民的连战告捷也给他们埋下了祸根。由于他们杀死了刚铎国王、又大破刚铎军队,洋洋得意的战车民统领便以为刚铎已经被推翻,随即下令停止推进、就地扎营,开始设宴狂欢庆祝。但他们并不知道埃雅尼尔率领的南路军的存在。[1]
营地决战
当昂多赫尔的北路军溃不成军的同时,埃雅尼尔却领导南路军取得了一场大胜,消灭了渡过波罗斯河的哈拉德人军队。于是,一接到阿德拉希尔送出的求援信息,他就立刻赶往北方,一路上收聚起北路军的残部,向战车民的营地发起了进攻。[2]
埃雅尼尔发起进攻时,战车民还在营地中纵情狂欢,以为刚铎已经是囊中之物,所以他们对刚铎军队的突袭毫无准备。埃雅尼尔将这些营地中的敌人打得一败涂地,放火烧了他们的战车,把他们全都赶出了伊希利恩。仓惶逃命的战车民,大半都在逃亡时葬身死亡沼泽。绵延近百年的战车民入侵就此结束。[2]
影响
战车民的漫长入侵,主要给刚铎留下了两个重要影响。其一,它对刚铎造成了可怕的破坏,刚铎的国力损耗殆尽,就连国王的血脉都几乎断绝(昂多赫尔和他的儿子全都战死)。于是,北方王国此时的国王阿维杜伊要求继承刚铎王权,因为他也是埃兰迪尔的后裔;但刚铎议会拒绝了他的请求,将战功赫赫的埃雅尼尔将军立为新王,史称埃雅尼尔二世。埃雅尼尔二世的儿子埃雅努尔是刚铎的末代国王,在他死后,刚铎诸王的血脉彻底断绝了。[2]
另一个影响则是积极而深远的。在对抗战车民的大战中,纳马奇尔二世、卡利梅赫塔和昂多赫尔都曾得到过北方人类的帮助。例如,北方人类马尔赫阿里曾为纳马奇尔二世的败军断后,卡利梅赫塔的大胜则得益于罗瓦尼安起义军的配合。刚铎和北方人类的这段同盟情谊一直传承下去、历久弥新,北方人类后来又两次拯救刚铎于危难之中:一次是凯勒布兰特原野之战,一次是魔戒大战中的佩兰诺平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