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他被扣上奸臣的帽子,是史官的锅

来源:汉周读书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6-30

01

天禧三年(1019年)六月,宰相寇准召集副相丁谓等一帮大臣,开了个饭局。

吃得正嗨皮的时候,丁谓看见寇准的胡子上粘了点汤汁,他快步上前,拿起寇准的胡子,小心翼翼地用丝绢擦拭一遍,然后又仔仔细细捋了一遍,确认干净后,才回到座位。

绝,太绝了。

这拍马屁的手法令在场人自叹不如。

寇准见状,哈哈大笑:

“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

此言一出,众人都绷不住了,笑得龇牙咧嘴。

霎时,丁谓脸上青一阵、紫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丢人丢大发了。

其实,寇准这人就是大嘴巴,他没有嘲讽丁谓的意思。

因为,丁谓不仅是他的下级,更是他的得意门生。

02

丁谓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北。

祖父丁守节是钱镠(吴越开国之君)之孙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的幕僚。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末代国君钱俶纳土归降大宋,丁守节从此成为大宋之臣。

丁谓的父亲丁灏也当了一个小官。

丁谓是个天才,天赋异禀,才华横溢,长得也十分俊俏。

很小的时候,丁灏的同事窦偁就觉得小丁谓前途不可限量,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丁谓长大后更是不得了,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样样精通,文坛领袖王禹偁称他是文似韩柳、诗似杜甫、今之巨儒。

整得跟文曲星下凡一样。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丁谓参加科举,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这一年,他才26岁。

当时,寇准正是考官。

成了丁谓的恩师。

这在科举时代,是一层天然的关系网。

寇准非常不喜欢南方人,极力打压,可他唯独对丁谓另眼相待,屡屡破格提携。

但当时的宰相是大名鼎鼎的圣相李沆,李沆是寇准的同年,两人相交莫逆。

李沆独具慧眼,一眼就看出丁谓这小子有才无德,不能让他掌握大权,否则后患无穷。

提醒寇准,不要一直提携丁谓。

寇准:丁谓有才,迟早会出人头地,你一直压他,也压不住。

李沆:日后你一定会后悔!

03

或许是因为李沆的打压,丁谓尽管有岳父的人脉和寇准的提携,晋升速度不尽人意。

于是,丁谓就投靠了当时大宋南方人领袖王钦若。

王钦若可是寇准的死对头。

王钦若马上拉他入伙,两人与林特、陈彭年、刘承珪,组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组合——“五鬼”!

在王钦若的提拔下,丁谓担任了三司使,成为大宋财政部长。

丁谓一上任,就进行了大宋王朝第一次土地丈量、人口统计工作,制定税收标准,并编纂了《会计录》。

(会计始出于此,丁谓是会计的祖师爷)

丁谓一举奠定大宋王朝两百多年的税收政策。

确实有点牛皮。

04

当时,宋真宗发了疯一样的伪造祥瑞、天书。

宋真宗画像

丁谓投其所好,整天在家装神弄鬼,养了一群仙鹤,每天和和鹤搞在一起,人送外号鹤相。

丁谓还将自己养的一只小乌龟献给宋真宗,并指使女道士,说,这只乌龟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宋真宗大喜过望。

对丁谓喜欢得不行。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四月,宋真宗下令在皇宫西北的天波门外建造一座玉清昭应宫,专门存放搞来的天书、祥瑞。

玉清昭应宫是大宋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宫殿,东西长310步,南北长430步,共2610区,共计有3600余楹。

所用材料非常讲究,全部用来自五湖四海的奇珍异宝。

预计工期是恐怖的15年!

但当时大宋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如此大的工程,财政压力剧增。

所有大臣都劝宋真宗被再搞幺蛾子了。

宋真宗找来丁谓,小丁,项目还能搞吗?

丁谓说,我是财政部长,国库有没有钱我最清楚,放心,大宋不差这点钱。

宋真宗又问,大臣们都反对咋办?

丁谓答:官家,你不是还没有儿子嘛,你就说这宫殿是用来求子的。

看谁敢拿帝国接班人说事!

宋真宗越发觉得丁谓可爱。

05

宋真宗依计而行,堵住了大臣们的嘴。

下令让大太监,皇城使刘承珪和入内副都知蓝继宗,负责建造。

两人发动了3万多人,日夜不停施工。

可修了一年,地基都还没打好。

宋真宗着急了:不行,必须提前完工,不行就换人!

就这样,丁总工程师就此上任。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十四日,宋真宗亲自委任丁谓为修昭应宫使。

丁谓的任务就两个:

1、宫殿得建得漂漂亮亮

2、要快

小丁总结了一下:

第一,需要从开封郊外取海量的特定泥土;

第二,需要从全国各地经运河运来大批建筑材料;

第三,需要处理堆积成山的工地垃圾。

正是这三个难题,让工期如此漫长。

但丁谓有办法。

首先,丁谓让人从工地向外挖了几条大深沟,将挖出来的土,当作施工用土。

——解决了用土问题;

其次,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弄出一条人工运河。

——解决了材料运输问题;

最后,再把工地上垃圾填入沟内,变为平地。

——解决工地垃圾问题。

一条运河,一举三得,将工期缩短一半,只用7年时间就建造完毕。

不过,宫殿建好了,丁谓的名声也臭了。

玉清昭应宫太豪华了,浪费了大量民脂民膏。

怂恿宋真宗建宫的丁谓成为当世第二大奸臣(第一便是王钦若)。

名臣张咏临终前还特意上疏,声嘶力竭地喊道:

“乞斩丁谓头置于国门,以谢天下。”

开玩笑,这么可爱的丁谓,谁忍心斩了?

宋真宗不仅没斩,反而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晋升丁谓为参知政事!

丁谓正式成为大宋王朝的宰执官,地位仅次于宰相。

距离位极人臣,仅一步之遥。

可惜,丁谓点背。

06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大宋全国爆发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蝗灾。

损失惨重,饿殍遍野。

宋真宗本人都被吓得神经有些不正常了。

宋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旦有大天灾,宰执大臣就得下岗——天人感应,有了天灾,肯定是天子犯错了,天子能有错吗,必须是天子的大臣错了。

就这样,丁谓替宋真宗背了锅,贬知江宁府。

天禧三年(1019年)六月九日,丁谓的好朋友宰相王钦若罢相。

六月十三日,寇准升任宰相。

丁谓也回京担任参知政事,和恩师寇准每天都在一起办公。

丁谓对寇准格外尊重,拍起马屁来不遗余力。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丁谓从此对寇准恨之入骨。

恨归恨,寇准是宰相,他拿寇准也没辙。

但事情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丁谓暗中下定决心,要把寇准拉下马。

这年十二月,丁谓兼任枢密使,他赶紧搬到枢密院上班,再也不用看寇准的臭脸了。

正好当时另一个枢密使曹利用(就是澶渊之盟时,出使辽军大营的使臣)也和寇准有仇。

两人开始想办法打倒寇准。

可还没等他们开始行动,天禧四年(1020年)三月二十八日,首相向敏中病逝,寇准成为唯一的宰相。

这下,丁谓和曹利用联手都不是寇准的对手。

07

可世事难料,寇准又把宋真宗的皇后刘娥给得罪了。

刘娥-宋真宗后坐像轴

丁谓大喜,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马上和刘娥结盟,组成了后党。

此时的宋真宗已经成了个疯子,刘娥开始理政。

“政事多中宫所决”

后党实力空前庞大,足以与以宰相寇准、参知政事李迪为首的太子党对抗。

图穷匕见,丁谓再也不用装孙子了,开始和寇准撕破脸皮硬钢。

两人在朝堂关系日益紧张。

直到此时,寇准才恍然大悟,丁谓太危险了,必须打掉他。

可丁谓身为枢密使,外有皇后加持,寇准这个宰相也拿他没办法。

08

后党和太子党针尖对麦芒,有你无我。

双方只差一个时机,就会张口倾盆大口,将对方撕得粉碎。

提供这个时机的正是宋真宗。

六月的一天,宋真宗突然对大太监周怀政说:朕身体不好了,让太子监国怎么样?

太子赵祯(即宋仁宗)此时才10岁。

宋真宗让赵祯监国,等同于将朝政大权交给寇准。

周怀政是寇准在宫中的铁杆盟友,他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寇准。

寇准惊呆了,胜利来得太突然,他没反应过来。

找了个机会,单独向宋真宗求证。

宋真宗表示:让太子监国就是朕的本意,寇相不要再怀疑了。

得到宋真宗亲口确认,寇准马上找来好朋友翰林学士杨亿秘密起草诏书。

只等第二天在朝会上颁发诏书。

然而,寇准大酒一喝,嘴巴没关紧,让丁谓给知道了。

丁谓顿时吓得亡魂皆丧:寇准一旦成为大宋王朝第一个辅佐年幼太子监国的权相,我就死定了。

不行,必须赶紧应对。

丁谓没有坐以待毙,很快恢复了理智。

第一时间找到了曹利用和盟友钱惟演,偷偷进宫,面见刘娥。

刘娥也知道事态紧急,容不得半点疏忽。

和宰相相比,皇后有一个优势,可以第一时间见到皇帝!

刘娥马上找到宋真宗,问:听说你打算让太子监国?

关键时刻,宋真宗犯起了迷糊:没有啊,我身体好着呢,干嘛让太子监国?

一听这话,刘娥心中有数了,知道丈夫又犯病了。

她以最严肃的态度,恐吓宋真宗道: 那就是寇准要造反了,居然阴谋让太子监国!

一听造反,宋真宗头脑似乎恢复了清醒,马上下令罢免寇准宰相职位。

09

大宋礼制,罢免宰相必须由两制官(知制诰和翰林学士)起草诏书!

此时已经是半夜,只有知制诰晏殊在当班。

丁谓马上找到晏殊:小晏呐,官家有令,罢免寇准,你赶紧起草诏书。

丁谓以为晏殊肯定会满口答应,因为晏殊和寇准有仇。

【景德二年(1005年)14岁的晏殊破格参加殿试,宋真宗准备赐他同进士,结果寇准习以为常地开始打压南方人(晏殊是江西抚州人),坚决不同意。最终还是宋真宗坚持己见,才让晏殊成为进士,跻身大宋官场。寇准险些断送了晏殊的前程。】

然而,晏殊是个小滑头:你们神仙打架,我可不参合。

悄悄坐在殿外一个让丁谓看得到自己的地方,然后闭目养神。

晏殊的意思,丁谓懂了。

他拒绝了丁谓的要求,但他也不敢得罪丁谓。

丁谓就赶紧让钱惟演这个前任翰林学士起草了诏书。

六月十六日,寇准被罢相;

七月十七日,参知政事李迪成为大宋首相;

七月二十一日,丁谓荣升次相。

至此,丁谓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逆袭!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要说丁谓是奸臣,那就有点冤枉他了

排斥寇准,那是真宗自己受不了寇准的跋扈姿态,动不动就拉着皇帝不让走(寇准早年被宋太宗看中,又在澶渊之盟这件事立下大功,后来就以魏征自居,搞得真宗快吐血了);

大兴土木,是真宗自己想封禅,而且宋朝自澶渊之盟开始就一直富裕。

谎报祥瑞,搞清楚啊,当时全国都在谎报祥瑞,大家知道寇准怎么谎报祥瑞莫?他写折子告诉皇帝说自己任职所在地蝗虫感皇恩不忍吃粮食、抱草而死…

所以啊,丁谓被扣上奸臣的帽子实在是史官的锅。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