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个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为何没埋入皇陵?
明朝有16个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为何没埋入皇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不过,一个问题来了,对于明朝来说,一共有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呢?
朱元璋死后,就被葬在了南京明孝陵当中,因为准备的有点仓促,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建完,以至于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永乐三年才得以完工。然而,永乐皇帝在靖难之役后,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出于各种各样的考量,最终将朱元璋以来想要迁都的愿望实现,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在明孝陵外,以后的皇帝基本都埋在了北京。当然,开头已经说了,除了朱元璋外,还有朱允炆、朱祁钰没有被埋入明十三陵,以下还要展开来说。
除了上述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不在明十三陵,他的孙子朱允炆之墓也未在其中。原因还是源自那场“靖难之役”,正所谓“成王败寇”,当年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在那场战役中取得成功,随之而来的是朱允炆的失败下场,自此他的下落也就成了谜。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说他在熊熊烈火中被活活烧死的、有说他逃出南京削发为僧的,但这些说法至今也未得到验证。因此,建文帝算是“活不见人死不了尸”,明十三陵中也未留下他的一席之地。
如果说前两位皇帝陵墓未在十三陵中还算说的过去,那么明代宗朱祁钰之墓又为何不在其中?毕竟他是在迁都之后登基的皇帝。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当初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完全是因为“土木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做临时的“替补君王”。
而明英宗被瓦剌释放后,明代宗却反咬一口,将明英宗软禁,并在名义上被称作“太上皇”,明英宗当然不可能甘心这样的结局,经过一番密谋,他又发起了夺门之变,成功复辟,此时换做明代宗被贬为亲王并软禁起来了。经历此番周折,即使明代宗曾经是一朝皇帝,明英宗自然是不会承认的,所以明代宗死后只能以亲王礼下葬,更别说葬入十三陵了。
这个皇帝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女医·明妃传》上了解到的,他本来是当不上皇帝的,但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让原本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他顺势继承了皇位。之后为了赎回皇帝,明君对瓦剌人进行了多次进宫,大获全胜。为了避免明军攻陷瓦剌之后对他们赶尽杀绝,就把朱祁镇放回来了。但朱祁钰不肯放弃皇位,软禁了朱祁镇派人严加看管。七年之后,朱祁钰重病。石亨等投机分子瞅准时机,发动宫廷政变,把朱祁镇放了出来,拥立他复位。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把朱祁钰贬为郕王,软禁在南宫,没多久,朱祁钰也病死了。朱祁钰死的时候只是个王爷,没有资格进入皇陵。明朝有16个皇帝,为何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位为何没埋入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