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伟人并称“双雄”,四肢被钉墙上一声未吭,妹妹后成副国级
湖南湘乡有这样一位革命烈士,他为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支持,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赴法国与苏联两国,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而辗转于联络各方爱国志士,他为保持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理想而英勇牺牲,他就是蔡和森。
蔡和森与伟人是同窗挚友,也是老师杨昌济眼中极富有抱负的青年学生。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而奔走,为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的未来而奋斗。即便最后落入敌人的圈套,被捕入狱,四肢被钉墙上也不向敌人低头求和,他成就了自己的伟大革命事业,妹妹成正国级。
一、湖南双雄之一
蔡和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上海机械制造局的一名机器修理师傅,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替别人浆洗缝补衣物补贴家用,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美满幸福。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中成长的蔡和森,怎么也想不到以后会踏上一条为祖国命运奋斗的道路。
蔡和森刚满5岁,他便有了一个小妹妹。全家人都都为妹妹的出生而感到开心之时,蔡和森稚气地说了一句:“自古女子以巾帼英雄为傲,名畅最合适不过了。”父母顿时惊呆了,小小年纪的蔡和森居然知道古代历史文化,于是非常欣慰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给妹妹取名为蔡畅。
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原是湖南双峰名门望族之女,父亲葛葆吾是湘军的参谋长。他们家与曾国藩一族世代交好。因此,葛健豪自幼接受到了高等教育,思想比较开放,又能背诵古代四书五经,当地人称葛才女。后来嫁给蔡和森的父亲便安心做了相夫教子的主妇。
即使葛健豪与丈夫因家道中落而被迫奔走于生计,他们也没有放弃对两个子女的教育。在蔡和森刚满六岁时母亲便要求他通读四大名著和兵书古籍。闲暇时,葛健豪一边洗衣服一边给兄妹两讲《三国演义》中各大乱世英雄的故事,兄妹两常常听得入迷,如痴如醉。
同时,葛健豪也会向蔡和森分析当今世道的种种事变。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当地官老爷压迫百姓,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在这样的环境下,葛健豪教导蔡和森兄妹两一定要坚持真理和真相,一定持之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
清末私塾学堂的教育模式非常死板,不是背书就是抄写课文,葛健豪眼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定要让孩子去接受新式教育。于是,母亲向亲戚朋友借款送兄妹两到镇上的新式小学读书。
由于成绩优异,蔡和森被中学保送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读书。他在这里结识了伟人,与他成为了最要好的读书伙伴,两人经常一起探讨中国治世之道。两人的老师是名儒杨昌济,而老师对二人展现出的伟大救国抱负也非常看好,常常自诩自己收了乱世“双雄”为学生。
二、远赴法国勤工俭学
然而,兄妹两人也非常争气,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转眼到了大学学年最后一个学年,葛健豪看透中国旧式大学堂的弊端和大学生的陋习,决心要送兄妹两去国外读书。去国外读书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样才能筹备到资助款呢?
聪明的葛健豪意识到中国许多民族资产家非常希望能够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希望能有一个有志之士站出来领导中国人去抗争,去赶走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的帝国主义和压迫他们的官僚资本主义施暴者。于是,这样一个契机被葛健豪抓住了。
葛健豪与儿女来到湖南长沙,组织建立起了一个“赴法勤工俭学会”,向商界的爱国主义者宣传救国救民之道在于教育,呼吁大众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期望有力量的人士能够联合起来,资助一些有伟大抱负却无力赴法国学习人类先进知识文化的青年读书。
葛健豪利用娘家在政界和商界的影响力宣传组织,很快就筹集到了一笔资金。通过筛选,葛健豪、蔡和森和蔡畅同其余30余名青年学生于1919年一同搭乘邮轮前往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一路上大家探讨着中国现如今的社会矛盾问题和中国未来的出路、救国之路。
三、英勇无畏为国捐躯
他在法国巴黎学习时遍读了大量马恩唯物主义著述,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于是,他从打开人民的思想枷锁入手,奔赴各大城市的学堂和工厂,用一场一场的演讲来宣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先进思想。
广州、上海、武汉、长沙都是他进行地下工作和宣传共产主义的主要阵地。他因言论被敌人视为激进分子,被定为重点逮捕对象,一路上受到了敌人的重重追捕和盘查。
在监狱中,典狱长为加快套出重要机密以破坏共产党内工作进程,竟然使用了残忍的刑罚。他们将被鞭打瘫软在地上的蔡和森架在墙上,用铆钉将他的手脚钉在墙上。蔡和森疼得昏死过去,但他誓死不忘初衷,再痛苦也没说出党的机密。
在敌人无尽的折磨下,年仅36岁的蔡和森在狱警的酷刑下牺牲了。远在法国的葛健豪听到了儿子英勇就义的消息时正在过生日,众人怀着愧疚的心情,正要安慰葛健豪时,只见她淡定形容地向东方望了望,大笑一声后昏了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葛健豪与唯一在世的女儿蔡畅相依为命。好在妹妹争气,结束在法国的学习之后又申请到了莫斯科大学进修。毕业后与母亲一同回国报效,一路升职,最终做到了副国级官员。
总结
蔡和森的一生非常短暂,在他36年的生命中,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在敌人的铁蹄和鞭子下牺牲,目睹了无数革命奋斗者为国家的兴亡而不懈努力。世事难料,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为国效力的时间定格在1931年8月4日,但他早已做好了为国赴死的心理准备,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
蔡和森和伟人是那个时代涌现出的英勇战斗士,他们都是老师杨昌济最得意的门生,也是最熟悉彼此志向的同窗,两人的命运虽不同,但他们为国家效力而做出的所有贡献和无畏精神都是值得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