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一个玩笑导致百姓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简述万历矿税
万历皇帝上位以后为了搜刮钱财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其中一个影响十分恶劣的就是矿税,借着皇帝的名义,爪牙的矿税监直接明火执仗地公开抢劫,所谓:
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
甚至为此毁坏田园,抄家折屋,掘墓盗取金银珠宝,因为矿税一事民怨四起,社会矛盾迅速激化,明史直接评价说:
珰使四出,毒流海内,民不聊生,至三十三年乃罢。嗣是军兴征发,加派再三。府库未充,膏脂已竭,明室之亡,于是决矣。
但是万历却觉得自己的理由相当充分,
但今典礼相维,工作浩烦,费用不敷,若不权宜指办,安忍加派小民
经费无着,不得已而行矿税
屡下明诏,待三殿工成,奏请停止
之后又说因为三大征花费浩大,三大殿又发生火灾,只能苦一苦百姓了。但是实际上矿税大兴之时战争都已经结束或者暂缓。但是太仓岁入银为四百多万两,支出的诸边年例银为三百多万两。万历二十四年五月,户部表示自从支援朝鲜以来,我们置办粮饷,动用了帑币一百多万辆,仓谷四十万石,此皆出于岁额之外。
再来就是老库积银,以备急需。二十年八月,老库支付了宁夏战事费用二十万两。南京户部尚书李戴上奏,二十三年六月,查得老库存银一百五十多万两,另太仆寺岁入四十多万两,直到二十六年,仍有一百多万两的存银。
也就是说,在万历大肆搜刮民间财产的时候,其实国家是有余粮的,而是为了自己。矿税是直接进了内库作为皇帝的私人支出而不是什么大工程的费用或者是拿来打仗的。这些在《罪惟录》、《万历邸钞》、《明史钞略》、《明实录》等皆有记载。
万历二十九年,吏部尚书李戴目睹了一切之后给皇帝上疏:
税之议烦兴,貂王当之使四出,不论地有与无,有色矿包税之苫,不沧咒愿与否。有振矿派税之苦。指其屋而挟之曰:彼有矿,则家立破矣;彼漏税,则橐立罄矣!
但是万历却完全不管,因为这个举动给他源源不断地进了大量的银子,根据当时的官方邸报《内库进奉》:万历二十五年,银9790两。二十六年,金816.9两,银147047两。二十七年,金875两、银318590两。二十八年,金197.93两,银458168两。二十九年,金1930.8两,银1035844.6两。三十年,金1737.5两,银705794两。三十一年,金1715.8两,银1129004两。三十二年,金1167.6两,银714827两。三十三年,金1108.2两,银535914两。
也就是说在九年间,万历就从民间吸取了万两黄金和五百四十多万的白银,这些的代价就是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但是这些却不是全部的数据。剥削是层层往上的,也就是说万历得了一两银子,那么那些充当吸血虫的爪牙就有可能得二两的进账。
皇上只见其目前所人如此丰盈,宁知其私充囊橐,十得八九。
当初为了能最快地搜刮,那些太监吸收了社会上的地痞流氓,名义上叫做“参随”,他们的手段更是恶劣,能够让自己得大头,剩下的才上交给太监,太监再从其中拿钱,最后的才是给皇帝的。再比如当时的税监马唐每年可以给皇帝进账二十五六万,进内库六七万,但是他自己在七年的时间可以得到一百三十多万。
等到了三十三年,万历假惺惺地表示以后还是不要矿税了吧,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而是从开矿督税变成坐收矿税而已。万历开了个玩笑,继续苦的还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