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教师无爱,谈何师德?对师德违规“零容忍”才是我们的集体决心

来源:姑且慕容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4-21

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老师是园丁、老师是红烛、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曾经一度,老师的光环和军人一样,是人们嘴里常说常夸的一个关键词,但又不知从何时起,一提到老师就被人瞧不起,更多的是和有偿补课、违规办班联系在一起。

看了“新闻1+1”里《八起典型案例,对师德违规“零容忍”》的报道,更让人对如何从师从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然而,老师队伍良莠不齐,个别老师不讲师德师风,不顾老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一意孤行,最后成为“千夫所指”的批判对象。

发生这样的问题,个人以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和教训。

一、忘记了初心,应该时常修心养性,锤炼品行

师德师风对每一名教师都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引路人和标杆。试想,如果从最基层的教师都出了问题,这与盖高楼时地基塌陷有何本质区别?

既然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就要守住初心,千万不能因为身边的诱惑,而却做规定之外的任何事。

不可否认,高房价对教师队伍带来了物质的巨大压力和刺激,于是,总有个别人想做些政策规定之外的事情,殊不知这就是高压线,你不怕触电,迟早会翻船。

在这方面给从教人员的启示就是: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修心养性,锤炼品行,争做一名老老实实、能守住初心的好老师,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力争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孩子,对得起“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呼。

二、背叛了誓言,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修养

从教之初,我们都心怀感恩,发奋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培养有用之才。在刚刚入职的动员会议上,多少都曾有过类似的誓言,要用踏实的教风,为自己的从教生涯书写完美的答卷。

但在从教的路上,就有人偏离了航道,忘记了誓言,比如天津市咸水沽二中教师肖某某在课堂上歧视、侮辱学生,最后受到了处罚。

当教师,其实就是要心里有爱,比方说,关心就是一种爱,相对教师而言,更需要这种无私的“爱”。

如果是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说懂事吧,毕竟还是小孩子,说不懂事吧,一个个又有较强的个性和主见。作为教师,应该怎么样?仅凭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还不够,这就需要有博爱之心。

比方说如天冷了,不忘提醒孩子加件衣服;天热了,活动量比较大的时候,要随时提醒他们脱衣服;中午吃饭时要询问饭菜够不够,引导他们正确进餐、健康用餐;放学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等诸多方面。

而歧视和侮辱,也是教师从业者的高压线,即使你对某个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都要一视同仁,绝不戴有色眼镜,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打心眼儿里喜欢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会更高。

三、玷污了名誉,应该爱惜自身名誉,拒绝铜臭

在教育部公布的8起典型案例,其中最不珍惜自己羽毛的是这两起。分别是河北省沧州市华北油田某学校教师曹某某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问题和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名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问题。

先看收的礼品价值大不大,不大,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意义。曹某某先后收受学生家长海鲜、茶叶、水果等物品及现金1000元。然而,曹某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九条规定,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

而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的问题,这是典型的顶风违纪,最后被调离教师岗位并调离原单位。他们的共同外就是为了钱,自毁名誉,真的不划算。

这世上,有一种钱拿得坦坦荡荡,那就是通过自己劳动所得的工资,除此之外的任何财富都是烫手的山芋,劝君莫要轻易动歪心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总之,通过观看新闻里的八起典型案例,使我深受教育。

在工作中,奉劝各位老师,都能自觉遵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心一意搞好教学工作,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自己的教育才能与热情。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