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在日记中痛骂这三人:若不是这三人,不至于败退台湾
蒋介石的秘密终于藏不住了!2007年1月1日,团结出版社对蒋介石的早期日记进行了全部整理,而在这上千篇日记中,埋藏着蒋介石无数秘密,而其中,最匪夷所思的就是他对三个人的疯狂痛恨!
蒋介石在日记中骂过小舅子宋子文骄横跋扈,骂过大舅哥孔祥熙无耻之极,甚至还骂过自己的夫人宋美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可是,蒋介石在日记中“口诛笔伐”最严重的却只有三个人,在痛骂这三人之时,蒋介石甚至写下了如此“痛心疾首”的文字:若不是因为这三个人,国民党不至于败退台湾!
那么,蒋介石在日记中痛骂的三人到底是谁?他们都干了哪些令蒋介石无法忍受的事?
首先,蒋介石在日记中骂得最狠的,当属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而这两人的恩怨,则要追溯到二战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一直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美国也一直在对国民党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援助,从武器装备到经济援助,可谓是应有尽有!
但这些援助,都附加了许多无礼的条件:美国人在华犯罪不受中国政府审判;美国军舰和飞机可以自由出入中国领空,美国在华经商不受中国政府约束……
某种程度上说,为了实现自己独裁的目的,蒋介石几乎已经成了美国的“傀儡”!
而在华推行这一切“霸王”合作的幕后黑手,正是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
掀起内战之初,蒋介石本以为借助美国力量,自己可以快速实现独裁的美梦,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马歇尔不仅没有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还百般劝说蒋介石停止发动内战。
显然,美国不主张武力统一是为了美国在华利益的考量,但蒋介石想要的,是美国帮他从共产党的手中拿到统一中国的主动权。
于是,不管马歇尔拉着蒋介石与我党代表如何商议和平治国,组建临时政府或者混编军队,都遭到了蒋介石的反对。
在蒋介石看来,马歇尔似乎处处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思维与他谈判,而不是站在国民党这一边。
于是,蒋介石和马歇尔整整磋商了一年多,也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方案,最终蒋介石还是认为要用武力来完成最后的统一。
自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后,马歇尔就决然地返回了美国,而且立即停止了一切对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于是蒋介石怒发冲冠,大发雷霆,在日记中痛骂马歇尔道:“诚鄙陋之贱丈夫也,中国军事为马氏所害,今日陷此苦境,无一不受马之所赐也”。
可见,蒋介石对马歇尔有多痛恨,以至于得知马歇尔于1959年在美中风离世的消息后,蒋介石,还暗自叫好,以因果报应称之。
有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骂完了马歇尔后,蒋介石又开始将矛头指向了苏联…
失败心有不甘,执笔猛烈批判
蒋介石“恨”透了这个人!1945年2月11日,在克里米亚小镇瓦尔塔的列瓦基宫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大巨头在《雅尔塔协定》上达成一致。
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如果要求苏联参加抗日战争,则必须将中国大连港口设定为国际港口,并保障苏联在该港口的利益。
而后,还要中国将旅顺港口租给苏联,做他们的海军基地,同时还要求中国与苏联共同分享中长铁路的经营权。
美英苏三国商量苏联加入抗日战争,结果附带条件是占用中国东北港口及铁路经营权。
更令人感到极为讽刺的是,《雅尔塔协议》中,还明确提出一条:以上条例将会想方设法征得蒋介石的同意。
那蒋介石知道这事吗?他知道自己未到场,名字却出现在协议当中吗?他不知道,因为美英苏三国并没有公开《协议》任何内容。
可即便如此,蒋介石依然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了《雅尔塔协议》的具体内容。
可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能力与世界大国展开谈判,而当蒋介石向斯大林提出质疑时,斯大林彻底翻脸了……
斯大林明确了中国北上部分地区领土保持“独立”的可能性,并坚持苏联在大连港和旅顺港口的实际控制权,只有答应这些条件,苏联才会出兵抗日!
蒋介石深知,若自己轻易答应这些条件,那必将会遗臭万年,为了伪装自己的态度,蒋介石多次派宋子文前往莫斯科谈判,无功而返后又派出儿子蒋经国代表自己出面谈判。
尽管蒋介石一再派人与苏联谈判,可最终,他还是答应了苏联的全部要求,苏联这才正式决定出兵抗日。
可是,斯大林出兵东北击退日军之后,并没有立即撤兵,而是在《中苏友好条约》上一再动手脚,最终迫使我国大面积北部领土被苏联占领。
斯大林的出尔反尔,让蒋介石对其的“憎恶”与日俱增,更让蒋介石接受不了的是,斯大林还不断在蒋介石和美国之间挑拨,一边怂恿蒋介石割断与美国的联系,一方面又劝告美国放弃对中国东北的一切想法!
而后,随着内战的不断加剧,蒋介石在东北失利,这更是让蒋介石对斯大林感到深恶痛绝。
于是,蒋介石在日记中骂道:斯大林是个十足的“政治骗子”,此次与共对峙失利,乃是斯大林所为。
诚然,游走在世界强国之间并非易事,尤其在国力不如他人之时,稍有不慎就会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蒋介石为了实现自己的“独裁”美梦,不惜与狼共舞,这不仅让他受尽屈辱,还损失了不少中国土地,无能为力之下,他也只能在日记本里发泄一下。
对于马歇尔和斯大林,蒋介石虽然痛恨至极,但是他却无能为力,而在日记内,蒋介石还对一个人恨得咬牙切齿,为了铲除此恨,蒋介石甚至多次派人暗杀,可是,所有暗杀却都以失败告终。
昔日称兄道弟,日后分道扬镳
这是一个让蒋介石爱之心切又恨之入骨的人。1926年春,因策划了“中山舰”事件,在国民党内声名大噪的蒋介石,听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长李宗仁抵达广州,第一时间登门拜访。
作为桂系军阀将领,李宗仁对蒋介石的亲自问候有种“大喜过望”的感觉。
更令李宗仁感到意外的是,北伐战争期间,在军用物资相对缺乏的情形之下,蒋介石还贴心地对桂系部队提供了20万元的补贴,还有上千支枪械。
这一举动,让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部队,感到十分欣慰,更是对蒋介石心生好感!
为了进一步拉近自己与桂系军团的距离,蒋介石还亲自用红纸书写带有生辰八字的兰谱,送给李宗仁,并与之交换。
自此二人结为兄弟,并在革命事业上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公然违背国民政府联俄联共的宗旨,毅然决然地选择在南京另起灶台,重立国民政府。
而作为兄弟的李宗仁,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蒋介石,他不仅派军队与蒋介石一起南下,还发动了“四一二”革命政变。
可是,李宗仁的“忠心耿耿”,却并未换来蒋介石的推心置腹,反而换来了他的各种猜忌。
由于桂系军队实力太广,功劳太大,所以导致蒋介石对桂系部队的忌惮之心逐渐显现,李宗仁的虚荣心也开始逐渐膨胀起来。
当时,武汉政府扬言要出兵攻打南京国民政府,恐惧之下,蒋介石只得向李宗仁借兵防御,可却被李宗仁以“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回绝掉,气得蒋介石“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后来,东征军又扬言要打倒蒋介石,蒋介石再一次向李宗仁借兵抵御,却又遭到李宗仁拒绝,于是蒋介石只好自己出兵征战徐州。
结果,蒋介石部队惨败,情急之下,蒋介石只能再一次舔着脸向李宗仁求兵,可不仅遭到了拒绝,李宗仁借此向蒋介石施压。
蒋介石自知无力抗衡,只得主动宣布下野,将南京国民政府的首把交椅,让给了李宗仁。
经此之后,蒋介石彻底清楚了,李宗仁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目标并不相同。
李宗仁不希望蒋介石为了巩固权力大搞排除异己的操作,更不想为了革命将中国社会搞得四分五裂,这一点单从国共对峙时期,李宗仁主张和平谈判,共同治国这一点便足以看出。
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隔阂越陷越深,蒋介石一面想方设法削弱桂系部队势力,一面担心下手过狠会导致李宗仁带着部队另立旗帜。
于是,从1927到1948年,蒋介石就开始寻找机会暗杀李宗仁,可惜的是,内外战事紧迫,一直没得到机会下手。
最终在内战结束之后,李宗仁前往美国,于1965年重回中国大陆。
在蒋介石的眼中,马歇尔、斯大林以及李宗仁是其革命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使他的事业以失败告终
而在众人眼中,成败皆取自公道,能顺应民心者可得天下,能为民造福者可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