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中的“古往今来” ▏第一期 先民遗迹鸳鸯池
提起金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当时金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金川河流域沿岸。滔滔不绝的祁连雪水,养育了早期的金昌先民,也孕育了我们金昌的马家窑文化。现如今,位于永昌县河西堡镇的鸳鸯池遗址,就是属于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的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文物分析,当时的金昌先民主要从事畜牧业,有了农业和一定水平的手工业,过着定居的生活。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鸳鸯池遗址是我们金昌古代历史的光辉起点,也是第一块浮雕所反映的主题。
先民遗迹鸳鸯池这幅浮雕风格质朴粗犷,较好地表现出了远古洪荒时代金昌早期先民的生活场景,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反映的是原始农业。金昌先民一手端着陶盆,一手正在撒种子,春种场面生动形象。
第二部分反映的是先民制作陶器的情景。鸳鸯池遗址出土文物很丰富,包括石器、细石器、骨器、陶器和艺术雕刻五大类,达到3500多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部分彩陶制品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浮雕上的四件具有代表性的彩陶罐、彩陶杯,是按照文物原件雕刻的。
第三部分反映的是手工业。先民正在磨制兽骨,可以加工成针、笄等生活工具,还可以加工成珠子、耳坠等装饰品。鸳鸯池遗址出土的石刃骨刀、石刃骨匕首,是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石骨复合工具,文物价值较高。
通过鸳鸯池遗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马家窑文化,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她辉煌的过去,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生机勃勃的现在。鸳鸯池遗迹首次揭示了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并提供了直接考古地层的依据,成为甘肃最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