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灵家园画到纸上,沈恒吉绘《山居图》
沈恒吉是谁,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换一个说法介绍他,大家就知道了。沈恒吉是明代著名画家沈周的父亲,他本人也是一位书画名家。沈氏家族是苏州名门望族,明代文人笔记中说,“(沈家)皆功唐律,兼善绘事。下至仆隶,悉谙文墨。”沈恒吉的传世作品不多,从画风上看偏重于水墨山水,笔墨浑厚苍劲,充满淡泊冲和之气。
明代苏州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生活无忧的文人墨客不问前程,不走仕途,大隐于市。他们在闹市中寻找心灵寄托,在红尘中感悟修心养性。沈恒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强调“心隐”。也许在他看来,真正的隐居生活和外界环境无关,只和内心感受有关。
沈恒吉 山居图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就知道沈恒吉为什么要画《山居图》了。他想把内心的感受描绘出来,把心灵家园画到纸上。享受心无羁绊的生活,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自然山林的气息,都可以体会到回归自然的快乐。这样看来,无论他怎么美化心中的隐居之地,都不过分。
《山居图》有一种润的感觉,还有一种荒寒的感觉。两者看似矛盾,却被沈恒吉统一在一幅画内。他好像会用魔法,通过用笔用色展示内心感受。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夫,展现出他在绘画上的修行,画中弥散的“静气”,就是他内心的想法。
沈恒吉 山居图 局部
沈恒吉描绘江南山水,文人生活,注重笔墨情趣,融合文人身上的诗意情怀。平和的画面,既有细柔的皴染,也有刚硬的线条。在他看来,文人也可以凝聚雄浑气势,在这一点上他比沈周厉害。
《山居图》在构图上有个问题,画面疑似不完整,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总觉得画面下方还有空间。造成这种感受是因为,好的山水画在构图上讲究“起承转合”缺一不可。这幅画头重脚轻根底不稳。大胆猜测一下,如果是沈恒吉故意为之,那么他想表现气势,结果没有成功。
沈恒吉 山居图 局部
当然了,一幅画有缺点可以谅解。还要多看看优点。画中高山顶天立地,看上去霸气雄壮。为了表现山石质感,用笔由粗到细,长勾变成短皴,枯笔扫过画纸,形成刚柔并济质感。这些技法上的改良创新,对明代中期画家很有启发。包括沈周中年变法,也是与此有关。
画中皴染十分清晰,可以感受到沈恒吉落笔时的状态无比自信。浓墨点苔配合焦墨破醒的方法,有元代画家王蒙的影子。各种技法随心所欲,运用自如,成为沈恒吉自己的风格。
沈恒吉 山居图 局部
看着墨色淋漓的山水画,感受着浓中有淡,淡者更淡的氤氲墨色,不禁感慨沈恒吉把心隐这一题材推向了创作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