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佳作

五言近体诗的一种复杂句,前4字谓语形式,末字也是谓语

来源:老街味道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12

前言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总结了五言近体诗句式,分为简单句和复杂句、不完全句。

今天继续说复杂句中的一种:前4字是谓语形式,末字也是谓语。

这一种句式,根据前2个字的特点,分成了三类。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省略了主语。

一、前二字方位语

1、2-1-1-1结构,nt-V-N-F

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

出自杜甫 《夕烽》:

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

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

照秦通警急,过陇自艰难。

闻道蓬莱殿,千门立马看。

上、边,为方位语,用t表示。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塞上、云边从句式上看,占据了主语的位置,其实主语被省略了。

这首诗把前六句连在一句理解,就知道,只有一个主语就是:夕烽。颔联之意,塞上的夕烽,传过来的光很细小。云边的夕烽,落入眼帘的只有一点残影。

2、2-2-1结构,nt-dV-F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这两句诗为221结构,动词呼、宿多了副词作修饰语:相、自。

杜甫《归雁》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前六句只有一个主语,就是第一句:万里衡阳雁。第一联是十字句,比较好理解。颔联和颈联都省略了这个主语。

二、前二字为动词

dV-nN-F,也是2-2-1结构。与上面(nt-dV-F)的区别是动词前移到前2字了。

稍通-绡幕-霁,远带-玉绳-稀。稍通、远带,dV,动词前置。

出自杜甫《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

城暗更筹急,楼高雨雪微。

稍通-绡幕-霁,远带-玉绳-稀。

门鹊晨光起,墙乌宿处飞。

寒江流甚细,有意待人归。

颔联的主语是什么?是第二句的“楼”和“城”。都被省略了。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楼,稍通-绡幕-霁,N-dV-nN-F;第四句承接第一句:城,远带-玉绳-稀。这是老杜作律诗常用的手法。

也可以理解,绡幕、玉绳是主语,楼(中)、城(上),是省略的地点状语。

三、前二字为连绵词或叠字

1、fx-V-N-V (F)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这个句式,其实和塞上-传-光-小(nt-V-N-F)很相似,只不过前2字,是连绵形容词而已。同样省略了主语(作者自己),这里的主语没有出现在诗句中。

及,在王力的书中是“入”,入、愁两个动作作谓语。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2、fr-V-N-F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这个和上个句式一样,只不过连绵词换成了叠字而已。前两个字,都是对于谓语的修饰。

不过,这两句的主语,出现在诗中个,就是第一句的:雪。

杜甫 (唐)《又雪》: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结束语

很多人看古诗多了,自己作诗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使用古人的技巧。

这有点像摸着石头过河的商人,经历过市场的风雨以后,偶然听了一堂经营管理的课,发现原来自己早就是实践者。只是听了理论以后,更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规律 。

但是一开始就从理论入手的朋友,可能理解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聊。新手在有意遵循理论的时候,往往更加束缚手脚,反而无处下笔。

所以,学诗,多作是基础。多作、多读、多学,三者合一才有进步。

通过对于句式的学习,我个人感觉收获很大,不知道读者有什么体会。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

@老街味道

五言近体诗中,两个以上谓语的句式,被称为复杂句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