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赵匡胤的艰难抉择,敌不过烛影下的……

来源:圆圆趣事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05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忽身死,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但赵匡胤的死,却成为了千古之谜,真相再也不会被人知晓,只留下“斧声烛影”的传说。

先不说赵匡胤的死,就说他的最终抉择,他最后选中了他的弟弟做为皇帝的继承者。他没有儿子吗?有,而且不止一个,还都已成年:一个25岁,一个18岁。那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要把皇位给自己的弟弟呢?

有野史言,这是赵匡胤母亲杜太后的意思。据说有一天杜太后把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叫到身边,问赵匡胤:“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吗?”赵匡胤道:“是祖宗的阴德和太后的庇佑。”杜太后言道:“错,是柴荣的儿子年岁尚小。若他儿子年岁再大些,这皇位断不会落你之手。”然后又道:“所以我宋朝要皇位永固,就要免于重蹈此辙,你应该将皇位传给你弟弟赵光义。”赵匡胤是孝子,当时就答应下来。杜太后不放心,让宰相赵普依言书写两份,都签字画押,一份随杜太后百年之后下葬,一份置宰相赵普处,留作凭据。

且不说此事到底真假与否,但赵匡胤确实是着力培养赵光义。这时的赵光义刚刚弱冠之年,就被赵匡胤封为晋王,掌开封府尹。这在五代时期是只有皇储才能享有的爵位和官职。并且在朝廷议事时也把他带在身边,让他陪同听政。真是把他当作太子般培养。

可是后来,赵匡胤对他产生了不满。因为大权在握的赵光义,表现的越来越骄奢淫逸、飞扬跋扈,走在大街上,都要前呼后拥的一大批人跟着,路人则慌不迭地躲避,唯恐不及。而这时赵匡胤的儿子们也长大了,不再如杜太后口中的“柴荣之子年岁尚小”了。于是,赵匡胤的想法也悄然改变,以前或者是想传位于赵光义,但现在,更倾向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

因此就有了迁都的动议,从开封迁到洛阳。因为开封府里,赵光义的势力太大了,大到赵匡胤这个皇帝都要谨慎了。可就在这个迁都动议提出不久,就传来了赵匡胤驾崩的消息。当时的赵匡胤仅50岁,正值壮年,且身体健朗。

由是未等下葬,赵光义就在赵匡胤灵柩前宣布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长子德秀、次子德昭、三子德林、四子德芳;其中德秀、德林早夭。赵光义即位不久,即杀赵匡胤子赵德昭、赵德芳。呜呼哀哉!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