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当了七年皇帝,信任太监沉迷个人爱好,但他未必真是昏君
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在位七年,这七年间辽东后金逐渐壮大,各地民变开始酝酿,整个明帝国内忧外患,处在总崩溃的前夕。
而这位皇帝不但没有励精图治,反而沉迷在个人爱好之中,不理朝政,他还任用太监,导致文人官僚怨声载道,这位皇帝也落下了昏君的骂名。
这位皇帝就是明朝的天启帝,他的个人爱好是木匠活,他任用的大太监就是魏忠贤。
那么,天启皇帝真的是一位不学无术的昏君吗?他任用魏忠贤有什么目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位“奇葩”的木匠皇帝。
天启即位时候还很年轻,只有16岁,于是就有人认为大太监魏忠贤趁机架空皇帝,总揽朝政。在天启皇帝短暂的生命中,他没有作出什么丰功伟绩,他23岁便因为失足落水,后来病情转重而一命呜呼。
因为他沉迷木匠活,又因为他任用魏忠贤,所以文人官僚对这位皇帝很不喜欢,后世史书也留下了他种种指责。
但是,事情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天启皇帝固然年轻,但年轻不意味着不懂事。嘉靖皇帝即位时候也很年轻,和天启差不多,但嘉靖硬是压住了满朝文武,获取了最高权力。万历即位时候只有十岁,他亲政时候年轻也不大,但他随即废掉权臣张居正一党,大权独揽。
天启即位之初便有“移宫案”,期间虽有大臣出力,但身为皇帝的天启对于朝局的控制力还是展现了出来,不能说天启年轻就不懂事。
天启后来所谓沉迷木匠活,一半是文人构陷夸张,一半是天启自己的“权术”。
明朝采用内阁行政,而从明英宗之后,内阁逐渐被文人官僚集团控制,皇帝有时候只能采取迂回策略,与内阁群臣对抗。
嘉靖和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一个沉迷道教,一个沉迷后宫美色,看似不理朝政,其实是“以退为进”,嘉靖和万历两朝,朝局并未失控,两位不上朝的皇帝其实暗中控制着大局。
天启所谓的沉迷木匠活,与他的前辈嘉靖万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启任用魏忠贤,其实也是一个妙棋,用内廷制衡内阁,靠厂卫监督群臣,这是嘉靖和万历两朝留下的经验,事实证明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中,这套管理模式是有效的。
虽然用太监监督群臣,捞取地主的财富,不算太光明正大,但这至少是一个延缓帝国死亡的办法,在有人将整个帝国的官僚系统彻底清理之前,这种办法是必要的。
但是,天启用魏忠贤监督文人官僚,对东南大地主采取严刑峻法,逼迫他们交出钱财,这对于当时的官僚儒生和东南地主而言,则是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天启一死,文人官僚便忽悠政治低能的崇祯杀了魏忠贤,崇祯却忘了,天启临死前拉着他的手告诉他:魏忠贤公忠体国,可以与其商议大事。
天启之死本身就疑窦重重,他不慎落水,其原因本就可疑,而在他患病之后,更是不知服用了什么药物,忽然暴毙,死的时候只有23岁。
与天启死因相似的,还有明武宗,明武宗也是年轻即位,这位“沉迷”军事皇帝总想着开疆拓土,他展示出了一定的军事天赋,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明武宗因为抬高军队地位,导致文人官僚不满,后来也是在水中奇怪的落水,随后不明不白死了,死的时候31岁。
我们看明朝历史,似乎皇帝总是昏庸的,太监总是可恶的,百姓总是愚昧的,只有那些文人官僚永远正确。
可是,就是在这群文人官僚主导下,明帝国逐渐走向了崩溃,满清入主中原,这群人大多跪倒在八旗铁骑之下,剃发易服,成了新王朝的臣子,而明朝抵抗到最后的军队竟然是农民军出身的李定国和夔东十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