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和娴妃的感情究竟如何?断发事件究竟为何?
辉发那拉氏也就是历史上的娴妃是清朝唯一没有谥号的皇后,她究竟为何断发,是对皇帝情已断,还是另有隐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在最后她死的凄惨,而皇帝恨她入骨。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八日,16岁的那拉氏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九个月后,雍正帝驾崩,乾隆登基。弘历即位后一个月,即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日将她封为娴妃,其封号“娴”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的满语为“elehun”,意为“安和的、恬静的”。
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四年四月五日,正式册封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从此,那拉氏登上了皇后宝座。
娴妃无论是在皇贵妃还是皇后时期,册封规格与各种礼遇在清朝历史上都是罕见高盛的,她成为皇后后连生三子,与乾隆有过琴瑟合鸣的时光。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到后来,那拉皇后断发,那时乾隆还不知断发原因,回宫后仍让官员以礼相待。断发三个月后,两人关系彻底断裂,乾隆收回所有册宝。直到那拉皇后病逝两人从未见过面,皇后死了,皇帝却说是她福薄所致,所有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不设神牌,死后也无祭享,也无守孝三年。
皇帝自己的说法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敬,大不孝。但这只是强势一方的一面之词,而且是时隔十几年之后为了反击来自民间的指责才作出的解释,是真是假无从得知。
作为一个位号尚存的皇后,受到如此待遇是很令人侧目的。当时就有一个叫李玉鸣的御史因此上书,却不料惹得皇帝恼羞成怒。
关于娴妃的容貌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在如今找到额度实物证据中,我们可以知道那拉氏身高大干一米七左右,鹅蛋脸,面容秀美,仪态大方。在乾隆四十三年,在答金从善的旨意中还一再强调皇后“非以色选爱升”。
关于娴妃断发的事情,历史上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太后和皇上想让魏贵妃升为皇贵妃,协管皇后管理六宫,事件真伪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想那样一个决绝的行为肯定是想决裂的吧,挥发断情,断了自己的生路,断了自己的渴望,我想那时的她是绝望的吧。
这位历史上的娴妃身上最珍贵的一点就是在她已经老了的情况下还在争取,还在挣扎,虽然最后求而不得,她也不会后悔的吧,哀莫大于心死,她不必再压抑自己,不必再佯装宽厚,不再奢望得到帝王的爱,这样的结局也许是她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