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郑州一小学要求女生统一头绳颜色,仪表教育谨防形式主义做派

来源:兀论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2-28

最近,郑州高新区一小学要求学校女生统一头绳颜色的新闻被网友推上了热搜。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统一校服、统一书包、统一被褥的,现在郑州高新区的这个小学连女生头绳颜色都要统一,给人一种“没有尽头”的感觉——如果连头绳颜色的都要统一,那以后还有什么不能”统一“的?以后穿什么鞋子,什么发型,岂不都能被统一定义了?

郑州高新区督查室在回应网友质疑时表示,这是该小学实行的”仪表教育“。小编认为这种所谓的”仪表教育“有些过度了。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涵“,一个健康向上的仪容仪表重点在于小学生的“精神头”,而不是“头绳颜色”。一个学生睡眠充足、精神饱满,学习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认真听讲,不萎靡不振,这才是“仪表教育”的内涵。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着装统一、头绳颜色统一,但是在老师授课过程中萎靡不振、开小差,那即便统一了头绳颜色又能如何?

统一头绳颜色,势必需要家长购买统一的头绳,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违背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如果学生自己确实需要头绳,那刚好去买一个颜色一样的头绳是可以支持的,但是如果学生本身就已经拥有足够多的头绳,还要为了迎合学校的“口味”而对现有的头绳弃之不顾,那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

一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现在我们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水平,是足以买得起这些“头绳”的,但是这种所谓的“仪表教育”表面上看,是在让孩子重视仪容仪表,但是实则是在告诉孩子,”浪费点头绳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买不起“。

郑州市高新区督查室在回复网友质疑时还用“每个机构都有一样自己的标志性东西”来试图让“统一头绳颜色”这个做法显得“顺理成章”。个人认为有些混淆概念了。目前,社会上的机构从企业来讲,只有工服和工牌是统一的,至于其他的,员工想用什么发型,发型想用什么颜色的头绳,那是员工的自由,企业无权以“工作需求“为由干涉。即便是仪容仪表管理最严格的军队,对女兵的要求也是短发,至于女兵是寸头还是学生头是没有统一规定的,因为这是女兵的基本人权。而对于一个小学来讲,竟然打着”仪容仪表“的名头,试图去统一头绳颜色,这种做法不仅是过度了,也违背了学生的人权自由,是一种对学生人权的侵犯。

另外,这世界的人是多姿多彩的,有的人喜欢”仪式感“,有的人对”仪式感“并不在乎。就好像有的夫妻只想过好平平淡淡的日子,对婚礼排场并不在意;而有的夫妻则非常在意,会不惜掏空积蓄大办特办。喜不喜欢“仪式感”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而不是必须要去选择的唯一选项。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校长可以喜欢“仪式感”,但是不能因此就逼迫学生也要“仪式感”。在教学工作中只需要告诉孩子在“升国旗”等严肃场合有仪式感即可,但不能强迫要求孩子连头绳颜色都要“仪式感”。因为“仪表教育”一旦引导过度,很可能就会让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一员。

“升国旗”的“仪式感”是为了服务于“让学生致敬国旗,增加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一内涵,那“统一头绳颜色”又是服务于什么样的内涵?小编想不出来,这种举动对于一个学生的内涵式发展有什么”必须要做“的理由。

在北京、上海等这种大城市而言,他们没有强迫学生去统一头绳颜色,但是这也并没有影响这些地方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们如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小时候也没有被统一过”头绳颜色“。还是那句话,仪表教育要谨防形式主义做派。仪式感是为了服务于内涵,如果只是为了“仪式”而“仪式”,那是一种对“仪式感”的误读。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