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西海调查|“双减”后的首个假期有何不一样?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2-25

作业少了,补习班停了,这个寒假比以往轻松了……“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学生和家长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转眼,寒假“余额”不足,这个假期,孩子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假期都在做什么?连日来,西海全媒体记者做了调查。

追爱好:

一个属于自己的假期

“我平时喜欢做蛋糕和小饼干,趁着这个假期,我报了一个烘焙班。”六年级学生小刘说。以往的寒假,她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但这个寒假不一样,她可以自己支配时间去干感兴趣的事。

省城一所示范中学高一年级的小付说,她喜欢汉服,“双减”后的这个寒假,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学习与汉服有关的知识。

“这个假期我过得很开心,作业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陪爷爷奶奶。假期里除了每天坚持练1小时钢琴,为即将到来的钢琴比赛做好准备外,平时也会看一些喜欢的课外书和英语绘本,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四年级学生刘佳怡说。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孩子们告别了学科类培训的“补习热”、成绩提升班的“题海战”。当时间能够自主支配时,孩子们会将时间分配在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上。

“非常愉快,非常开心!”这是孩子们谈起这个寒假时的一致感受。没有了辅导班和大量的作业,很多孩子说度过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假期。

动起来:

亲子关系更和谐

“双减”后首个寒假,正逢北京冬奥会举办,许多冰雪运动走进了大众视野。2月21日,西宁市市民中心冰球馆内,记者看到,有二十多名孩子在练习冰球,十几名孩子在练习花样滑冰。

“练习滑冰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也加深了他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正在和孩子一起滑冰的张女士表示,这个寒假没有了补习班,她也有了空闲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

假期里,各大滑雪场很热闹。今年7岁的仇芸朵上一年级,她学滑雪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掌握了基本滑雪技能。“这个假期我过得很开心。”仇芸朵说。

8时30分,湟水河边的绿道上,玲玲和爸爸开始了跑步前的热身运动。玲玲的爸爸王先生说,为了让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他们已经陪孩子坚持了整整一个月晨跑。王先生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身边的家长都开始关注体育锻炼了。自从没有了学科补习班,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家长们也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亲子时间越来越多,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

去远方:

亲子游收获满满

寒假期间,很多家庭来了多场与大自然的约会,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在旅途中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这张是爸爸带我去青海湖时拍的照片,我们早上五点半就出发了,一路上看到了好多牛和羊。”六年级学生小宇一边说,一边展示他们在旅途中拍的照片。这个假期,他和父母一起去了西宁周边的景区游玩,领略了很多美景。

“出去玩儿,不仅是看风景,每次出发前,我会和孩子一起研究地图,做好路线方面的规划,帮助孩子了解线路和走向的概念,沿途我们也会给孩子讲一些地理知识,看到垃圾也会停车一起捡拾垃圾。”小宇的父亲赵先生说,这样的旅行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多名家长说,带孩子一起旅行,让他们接近秀美壮丽的大自然,充实了寒假生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也得到提高,收获满满。

说本质:

这是教育的回归

相关教育学专家表示,6岁至15岁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如果能够利用好这种天性,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利的。这个阶段,家长们再忙再累也要参与孩子的成长。

今年15岁的佳佳说,自己从小在父母的要求下,每晚睡觉之前会列一张“明日计划表”,表格里会详细安排每个时间段自己做什么,从小培养的好习惯让她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

“这个寒假,不仅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假期回忆,也给家长减轻了负担。”孩子读三年级的朱先生说,以前的假期,他们带着孩子奔波在不同补习班之间,不仅孩子感到厌倦,家长也很累。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再用补习班填满孩子的假期生活,而是充分考虑孩子更感兴趣的内容,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充实、快乐的寒假。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教育的回归。假期生活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于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尽管传统观念的改变还存在一定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原路上。”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陈靖老师说。

提问题:

有些孩子变懒散,怎么办?

记者走访发现,“双减”后的首个假期,有些孩子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过得充实有趣,但也有一些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玩手机或者看电视。马上要开学了,如何让孩子快速融入新学期的学习中?

“孩子在家与学校环境完全不同,他们缺乏老师的指导,没有严格的要求,也不会刻意安排时间,容易变得懒散。”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岑礼霞说,在较长的寒假生活中,有些孩子除了变得懒散,还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适应新学期的生活,孩子的心理状态和作息规律都需要重新调整。

首先家长应该在心理上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暗示。习惯了近两个月放松的寒假生活,面对即将来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等现象。家长应多关注孩子情绪方面的变化,分散注意力,让孩子将自己的不安写下来或者讲出来,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学期。

与孩子多一些情感交流。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比如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励志故事,一起观看经典电影,分享观后感,或与孩子一同朗读美文、名著片段,感受阅读的力量。此外,和孩子一起打打球、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勤于沟通,以此来减轻孩子面对开学带来的心理压力。

调整生物钟,启动“开学模式”。家长要按照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按时准备一日三餐,调整生物钟,督促孩子按时就寝,逐渐完成从假期生活到学校生活的过渡。

除此之外,家长可以陪孩子一同整理假期作业、购买学习用品及工具书,做好开学准备。同时,新学期有新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回顾过去一学期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家长再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生理年龄以及认知能力,一起将新学期的目标整体规划一下,提前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孩子适当预习和复习,让孩子提前进入学习节奏,尽快进入开学的最佳状态。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