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死这么多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呢?
毛主席通读《二十四史》,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布衣身世的功臣,变成新贵以后,野心和贪欲逐步膨胀起来。皇帝的礼遇是有限的,他们的贪欲一旦危及到朱氏王朝根本利益,就会落到凄惨地步。”仅就明代历史而言,毛主席研究的范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明诗综》、《明诗别裁集》、《明人百家小说》。所以不需要把那些被杀的开国功臣形容的那么冤屈,各个都有取死之道。不过有一点,那些被株连的家属还是很无辜的,在当时那个时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株连不是朱元璋发明的,也不需要把所谓的思想先进性强加给几百年前的古人。
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他大开杀戒不以为然,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杀文武功臣进行解释:“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就是说,我杀人就是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可是,他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国家没有这些负担,使得国库充裕,早就雍正王朝。这就是为什么雍正名声特别不好,不但被汉人骂,自己人也说雍正不好。朱元璋杀功臣也是提前为自己的王朝铺平道路,何况朱元璋那一代的功臣特别狂,刚建国没忍几年就出了很多贪腐案,加上自己的长子朱标暴毙。所以老朱忍不下去了,不想在自己死后这些功臣兴风作浪,所以提前杀了,不杀的话大明连二百年都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