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趟远门,需要多少手续?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2-11
现代社会出远门很方便,基本只需要带一个身份证就可以了。古代不仅交通不便,而且出门的手续极为繁琐,需要随身携带官府规定的种种证物。要是个大一统王朝还好说,要是遇到春秋战国这种小国林立的状况,出行的手续会更加繁琐,甚至还会遭遇不测。那么,古人出门需要带什么手续呢?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手续不一样,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通老百姓出门需要携带“节”。这个节通常是用竹子制成,把竹子从中间劈开,上面写着出门人的姓名、年龄、出发地和目的地。在过城门的时候,只需要把节拿出来给守城官员看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发生时间不符的情况,很可能会被抓获,甚至被赶出去,影响正常出行。汉代的身份证明被称为“传”,通常有官府使用的公传和私人使用的私转。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行的证明则叫“过所”。但是魏晋时期,政局动荡,王朝更迭频繁,很多时候这些身份证明并没有效力。
到了宋和明清时期,也有着路引。其实古人虽说可以出行,但手续复杂。再加上古人讲究安土重迁,不喜欢迁移,就喜欢呆在自己家里,出行的机会并不多。但如果是古代官员上任或者是考生赶考,还会有专门的出行措施。古代对于非法出门,惩罚力度很大。所以古人想要去看看远方,可谓是难上加难。
现在社会出行,相比于古代,真是方便多了,基本不需要去政府开具相关的证明。但是古人出门却是难上加难,治世还好说,要是配上那种乱世,可能连小命都没有了,何谈出门探亲和游玩。但是,达官显贵出门又是另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