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明朝时期的抗日援朝,使日本三百年不敢侵略中国

来源:糖糖戏说V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1-26

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兵侵略李氏朝鲜。而丰臣秀吉之所以攻打朝鲜,是因为想要完成“征讨中华”的夙愿。自公元663年白江口海战大败于唐朝开始,日本对中国领土的觊觎之心从未冷却。他们一直默默学习中华文化,从而逐渐缩小了与中国的差距。

日本遣唐使

1591年,丰臣秀吉经过长期努力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全日本一统,国力空前强盛。丰臣秀吉也终于迎来了实现他“图朝鲜,窥视中华”的契机。同年,丰臣秀吉一纸文书递到了朝鲜宣祖李昖面前,信中写着“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秀吉入明之日,王其率士卒,会军营为我前导。”主要意思是想要借道朝鲜,然后让李昖出兵共图大明。

丰臣秀吉画像

李氏朝鲜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就对大明死心踏地,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小弟。当即严词拒绝了丰臣秀吉的请求,恼羞成怒的丰臣秀吉当即派兵攻打朝鲜。

此时的日本国力强盛到什么地步?上千艘战舰停泊港口,名护屋城囤积了足够使用数年的粮草,三十三万军队整装待发。与之相反的是朝鲜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和军队日趋腐败。早已了解朝鲜国情的丰臣秀吉终于在公元1592 年3月,正式发布命令,以9个军共15万兵力,大小战舰700余艘,出兵朝鲜。

古代运兵船

同年5月8日朝鲜宣祖李昖仓皇离开国都出奔平壤,随后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李昖离开平壤,再继续流亡至鸭绿江边的义州。当时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下平安道以北的部分地区尚未沦陷。

李昖认识到若没有明朝的帮助,根本不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便派几批使臣去明朝求救。朝鲜的使臣们除了向万历帝递交正式的国书外,分别去游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明朝,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

古代战船

这个时候的明朝处于万历中后期,中兴之臣张居正已死,明神宗朱翊钧被群臣气得不上早朝,成天躲在后宫不出来,明朝这时期已然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当接到李昖的求援信,朝廷内部大部分官员认为朝鲜回天乏术,没有救援的价值了,而且是不是打着救援的幌子和日本共同入侵大明尚未可知。

朱翊钧虽然不上早朝,但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手腕使他对朝廷的掌控力依然很强。他深深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当即决定出兵援朝抗日。

明军援朝插画

可是,此时明朝正处于“万历三大征”的第一征宁夏战役时期,军队都在宁夏平叛呢,没军队可派。只好先派遣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五千明军骑兵开赴朝鲜探查日军虚实。可惜祖承训轻敌冒进,在平壤城内为七百日军火绳枪兵伏击,全军覆没,首战告败。

日本火绳兵

首战的失败也让万历帝认识到日本侵朝的严重性,同年10月,朱翊钧点兵5万由明朝名将李如松率领,再次支援朝鲜。1593年1月8日,李如松取得平壤战役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的战局。后因为轻敌致使战局失利,兵力不足,迫不得已与日军陷入相持阶段,双方开始和谈。

援朝抗日插画

1596年9月,和谈破裂,丰臣秀吉再次协30万大军进攻中朝联军,此时的明军总兵力约10万余人,朝鲜兵力不值一晒。兵力虽然如此悬殊,但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并没有让日军占到什么便宜,明军拥有当时先进的火枪和大炮,一度将日军打的损兵折将。

战争剧照

这里要说一句题外话,康熙误国。明朝如此先进的火枪火炮技术居然被康熙一句“我大清以骑射得天下,万不可练火器废弓矢”,而废弃,导致后面被列强轮番羞辱。

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撤军。完全掌握制海权的中朝联军水师,遂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露梁海峡设伏,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七年援朝抗日战争遂以日本全败而结束。

海战图

经历此次战争,日本全面衰败,丰臣集团也失去了对日本的掌控,直到19世纪,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实力才得以恢复。由此看来,此次战争消弱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和国力,致使日本近300年不敢对中国有非分之想,功莫大焉。

明神宗朱翊钧

而明朝由于这场战争导致国力大耗,短期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辽镇经历此战后,战斗力开始下降精锐损失殆尽,短时间无法恢复。最后努尔哈赤政权做大,日薄西山的明朝被清朝取代。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