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首个期末考:家长佛系,孩子开心,老师内卷
“今年的期末考试像在开盲盒。”
心妹的朋友娟娟最近有点焦虑,作为初中的一名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双减”带给她的改变很直观:
作业时间控制在每天1.5小时,周末补习班几乎消失;
学生分层明显,学习好的自己卷自己,学习差的放飞自我;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
娃娃这学期到底在读书还是在摸鱼,考完就要见分晓,娟娟不太平静。以下是她的自述:
按照往年惯例,半期过后,就会开始通知期末考试方式和考试范围。
但这学期,区统考被取消了。
根据官方的说法,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可以由学校组织一次期末考试。
图源成都教育发布公众号
很多家长表示欢迎,毕竟学校自己出题自己阅卷,让娃娃和自己的压力都减小了。
但我自己暂时乐观不起来,感觉这学期,班里的学生开始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层:
学习能力和主动性都很强的,因为不清楚自己的水平,会很着急,自己跟自己卷;学习普通一点的,现在比较恼火。
至于学习不主动的,倒是更好耍了。
我估算了一下,自己每天至少要多花费30根头发在他们身上。
这学期起,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长要记录张贴在门口;
周末各类补习班消失后,周一到周五增设在校延时服务;
学校每天还会登记学生入睡时间,督学小组随时还会不定期地进课堂检查......
主科作业分必做和选做,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关系比较好的学生:“你们真的那么早就睡觉了?”
学生神秘微笑:“怎么可能。”
当然,整体上看,双减过后,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
延时服务取代周末补习班,把老师的休息时间压缩得更短——下午放学时间延长两节课,原则上只允许辅导作业。
有点像晚自习先行版本,但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针对性辅导,所以效果因人而异。
其实工作时间延长都是小事,最打脑壳的还是作业完成时长的强制要求。
不论是主科还是副科,作业量都被大大挤压,小学低年级甚至不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
有的学生,解一道数学题就要一节课,要他90分钟内做完七门科目的作业,比较玄幻。
学生们倒是喜闻乐见,孩子们多是属青蛙的,duo一下才能跳一下。
自从作业被分成必做和选做,对他们来说,选做就约等于不做。
前段时间,有个学生不想做英语作业,于是把老师举报了,督学收到消息,立刻赶到学校检查,现在的作业更少了。
当然,减负并不会落到老师头上,除了备课上课,我们还需要完成大量教学常规任务。
而且,因为升学的指标不会跟着降,现在对老师的授课能力,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明显聚焦“双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学期,教学工作重点明显往课堂效率方向转移,年轻老师们也一个比一个卷:
在今年的教育教学年会上,有节展示课让我印象深刻。
授课的物理老师去年刚毕业,为了让学生理解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她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模拟电梯,用传感器连接到电脑上,让学生现场感受,效果相当好。
老师们各出奇招,但课堂时间始终有限,每节课很难都关注到所有学生。
尤其是几个不够自觉的,脱离了作业和考试的约束,成绩是越来越奔放了。
平时的考试成绩和排名被禁止在班级和家长群里公开,小孩的学习状况不甚明朗,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比以前更微妙了。
因为很多家长还是焦虑的,小孩成绩下降了,他们的情绪要么释放在娃娃身上,要么释放在老师身上。
图源@为人师bot网友
现在,我有空会刷会儿微博,有个博主@为人师bot,经常会发一些老师们的崩溃瞬间。
每次刷下来,总会感觉自己的学生和家长都可爱了许多。
当然,迷惑行为,我也遇到过不少。
比如有位家长性格略偏激,坚信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教授所有知识,所以自家小孩成绩上不去,隔三岔五在家长群里转发一些小作文控诉。
家长的千字小作文节选
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老师也会自己出题在班里考试。
有个家长认为,自家娃娃不需要考,举报学校没有把“双减”贯彻到底。
督学又赶来一通整顿,最后学校只能同意他家小孩申请免考。
当然,大多数家长还是能够体谅老师的难处。毕竟不管学生减多少负,中考永远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备课+改作业是每位中学老师的周末标配套餐
如今,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被调整到了约5:5,相当于中考过后,差不多有一半的考生将被分流到职高。
而且义务教育阶段,复读不再被允许,这意味着,中考提前成为小孩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
从这学期开始,其实对家长和小孩在教育方面的要求会更高。
我发现,和传统观念相反,现在优等生补课是普遍现象,差生反而更不愿意用功了。
大概是觉得反正自己以后只能去职高,不如早日躺平。
这种心理,在家长圈中也有蔓延趋势。
和焦虑的家庭相反,这部分家长开始逐渐接受自家小孩无缘普高的现实。
再加上补课班几乎消失后,有需求的家庭纷纷转向一对一or一对二单独辅导。
学习成本上升,学生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开了。
已经躺平的家长开始将目光投向职高,近几年职高陆续扩招,好的学校和专业也变得抢手起来。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但很难从课本中找到现成答案
成都的娃娃学习真的很辛苦。现在的考试内容太难了,理解能力差点的学生,可能连有的题干都读不懂。
但是普高升学名额有限,不辛苦又不行。
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进入职高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只是面对朝夕相处的学生,我还是希望自己和学生的付出,都能有更满意的回报。
突然的变化大概会让今年的中考备受瞩目。
我想起曾经给儿子读故事书,有句话非常贴切:抛弃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新的奶酪。
可能不管是家长还是我们老师,都是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一直生活在经验里,迟早大厦崩塌。
你家娃娃考完没有?
感觉怎么样?
评论区聊聊
作者 | 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