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为什么霍去病的功绩比李广大,却感觉在后世诗词里的歌颂和李广差不多?

来源:小油花太那扎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2-18

历史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史官的记载,史官是人,不可能没有一丝一毫的偏见。

西汉之前的历史,包括西汉初期的,后代人们参照的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史记》,它的作者是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官。

1、司马迁的笔影响了后世。

司马迁对霍去病和李广的描述,完全不同。从司马迁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不同的英雄人物。

霍去病,年少英雄,军事天赋极高,是个天才。不过,此人的成功,起初是靠了自己的舅舅卫青,和姨父(汉武帝)的帮助。打仗时,可以挑资源,可以挑军队。如此,加上霍去病的军事才能,才造就了霍去病的辉煌和灿烂。

在行军途中,霍去病还带着厨子,给自己提供最美味可口的饭菜。至于底下士兵的情况,霍去病毫不顾及。在霍去病的概念里,一切靠军功得来,没有好成绩,就不会得到奖励,也就没有好的享受。

而霍去病仗着军功,对外也是非常豪横,李广的儿子李敢,就是被霍去病射杀。而汉武帝却说,是被鹿撞死。

虽然司马迁没有评价霍去病的是非对错,但从字里行间反映出了霍去病的形象,那就是有军事才华,但不体恤下属,仗着身份,对外残忍。

而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英勇无畏的飞将军,个人能力非常突出,让匈奴胆寒。因为 杀降,一生命运不佳。李广和下属能打成一片,同吃同睡,就像兄弟一样。最后的自杀,也是因为天气变化迷了路,导致没有赶上卫青的大军。总之,司马迁对李广充满了惋惜,非常认可李广。

如果让司马迁排名,那么次序应该是:李广第一,卫青第二,霍去病第三。

大家想一想,司马迁对人物有了不同的看法,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那后世怎么看?肯定是觉得李广更值得大书特书。

2、司马迁对刘家还是很有意见的。

司马迁是个值得让人敬佩的人,敢于说真话。

也正是因为司马迁的勇敢,导致了被汉武帝判了宫刑,没有了做男人的权利。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司马迁写历史时,喜欢写实,如此这般,就可能得罪了当权者。谁希望将自己祖先的缺点呈现给大众呢?

其次,司马迁替李陵说了话。李陵是谁?是一个将军,因为力战匈奴,最后被俘虏,被迫投降。

当汉武大帝将李陵诛三族时,司马迁替李陵说了话。于是,被汉武大帝派人行了宫刑。如果不是司马迁还要重要的写史工作,可能人就死了。

因此,司马迁对汉武大帝,多少是有看法的,这些看法,会影响到司马迁的情绪,会让他感觉和李广距离更近,也就更欣赏李广了。

于是,这就影响了司马迁的笔,影响了后世的诗人们。

3、李广身上的话题更多,所以,更适合出现在后世的诗作中。

李广具备成为诗作中的主角的很多因素。

比如,李广是个悲情人物,这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同情,于是就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传世名言。

比如,李广个人能力非常突出,敢于和匈奴直面对战,又长期镇守边关,因此就有了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千古名句。

比如,李广的射箭能力突出,因此就有了“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霍去病除了早死,一生太顺了,太让人嫉妒了。相关诗作也不少,但出名的确实不多。

其实,在破晓君看来,李广和霍去病,特点不同,李广个人能力非常突出,英雄色彩特别浓。但是,相对而言,他的军事才华不如霍去病。霍去病就是为大场面生的人,对战机的把握,对形势的判断,对战术的应用,远远高于李广。

一个英雄色彩的李广,一个悲情的李广,更容易被人记住。

一个具有军事天才的霍去病,也许不被万世传颂,但更值得后世人学习。

这也就是,霍去病能排到中国历史十大名将里的原因,同时也是“关于李广的诗”脍炙人口的原因。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