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下发通知,小学一年级教学模式发生改变,预计22年全面实施
当今社会,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不少人认为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学习更要从娃娃就开始抓起,无论如何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选什么样的幼儿园、让孩子上哪些培训班就成为了年轻父母的头等大事。
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内卷以理解,但是为了孩子不在未来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拼命地给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加码,这么做却不一定有什么实际意义。
毕竟现在的幼儿培训班五花八门,教育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且不说到底要不要学,学的是否正确都很难说。
特别是在众多的培训中,“幼小衔接班”的存在无异于将“抢跑”两个字挂在明面上,但是这种主动抢跑的做法真的能帮到孩子吗?
盲目“抢跑”看似有效,但会成为孩子学习生涯的绊脚石
“幼小衔接班”的意义主要是通过提前学习,来帮助孩子更早掌握低年级学科知识,让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够快速适应教学内容。可是事实上,盲目地“抢跑”看起来是有作用的,却很可能在帮倒忙。
●虚假的成绩单让孩子盲目自信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幼小衔接班”虽然宣传得天花乱坠,但教学内容基本就是在上学之前把课程内容提前学一遍。
要知道,入学之后老师教授的课程也是幼小衔接班里学习过的内容,对于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知识的孩子来说根本不需要费心学习,也会考出不错的成绩。
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强,以后的功课也可以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也会受影响。一旦有了新知识点,成绩很容易下滑。
●超出理解范围的知识,让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学习本身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功成名就”的。但是幼小衔接班基本上就是在拔苗助长,让还没达到年龄的孩子去学习超纲的问题。
6岁左右的孩子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且正是喜欢玩的年纪,也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强行去学习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内容,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且被动学习,一旦松懈下来,也会带来很难预料的后果,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很不利。
22年秋季入学有新调整,小学一年级教学模式或将发生改变
其实教育部针对学生“超前抢跑”的行为,在就已经做出过调整,比如在18年公布了幼儿园“小学化”的整治文件,表示不允许幼儿园将小学课程提前,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为了避免抢跑行为愈演愈烈,同时也为了解决小学一年级学生入校前的学习问题,教育部下发了一项通知,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模式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并且预计将于22年秋季入学时全面实施。
内容是这样的:从2022年开始,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的教学内容会有调整,目的是为了帮助适龄儿童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段时间。
具体的调整方式是,小学一年上半年的文化课变为以培养学生兴趣、学习习惯为主的自主教学课,当然其中有一些辅助性的政策。
这样的调整也可以称为衔接期或者适应期,而且是纳入了义务教育阶段,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新的学习节奏,也可以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所以小学生们这下有福了。
“适应期”的到来削缓了低年级的学习坡度
不允许提前教育,让孩子们以玩为主,更多地培养兴趣爱好,尽快地掌握学习方式,是教育部门制定新规的初衷。
而严禁超前的学习,并不是阻碍孩子们的发展,相反是为了帮助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随着新规的推进,一些地区的学前班也会被取消,今后所有的孩子都要在一年级开始同步学习。再加上“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一、二年级的课业负担也会大大地减轻。
这些做法都能够削缓低年级的学习坡度,让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后,不至于一下子就进入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中。
改变唯“成绩论”的现状,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是重点
取消了唯“成绩论”之后,家长们也会比较满意,毕竟大家都知道年龄小的孩子还是要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但具体如何培养还要家长根据情况自行摸索,笔者只能从三方面给予一些小建议。
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和正常的作息规律,要让孩子学会自律,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次,如果父母只知道让孩子不停地学习,拿成绩说话是万万不行的。身心健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才应该是培养的重点;另外,家长自己也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