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校外补课班有望“回归”,需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家长看后心情复杂

来源:石老师聊教育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2-06

成绩不能代表能力,但体现社会公平的就是考试成绩。

在我国应试教育下,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为老师的法宝,通过考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做到“知己知彼”。

尤其在中考5:5分流政策前面,学生根据自身成绩,对中考有大致判断,为了能够顺利越过中考这座大山,只能拼命努力,想必没有谁希望被过早分流。

教育内卷在中小学盛行,让补习班成为众学子的靠山

在一考定胜负的教育背景下,再加上残酷的中考分流政策,让学生的竞争由校内延续到校外,有数据统计,有超过80%以上的中小学生都有校外补课的经历,还有与很多学生,从入学起,补课就一直伴随着自己,他们甚至将校外补习班看作自己的靠山。

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补习班彻底进入寒冬期,“双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压力,也缓解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但弊端也不容忽视。

在很长时间里,很多学生已经对补习班形成依赖,课上会不自觉地走神儿,课堂效率低下,但这些都没关系,反正放学后还有补习班老师的详细讲解。

但有了双减的约束,学生不能将希望寄托于补课班,需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课堂,为了学生尽快回归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也为了保证学生成绩不下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可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拯救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

郊外补课班将有望“回归”,但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家长看后有点左右为难

无论学生负担如何减,中考总成绩不会减,而且竞争要比以前更为激烈,无形中让家长和学生更加焦虑,没有补习班的“帮衬”,对部分学生来讲,受影响比较大。

家庭调教好的学生,可以请私人家教,一对一辅导起到的效果要比补习班更好,而普通家庭,对于培训班的费用,还勉强能承担,如果要请家教,恐怕难以承担昂贵的费用,如此一来,教育不公平现象将愈发突出,甚至有不少家长呼吁,希望尽快回复校外补习班。

校外补习班迎来消息,如果满足相关条件有望“回归”,为了让部分有补课需求的同学如愿以偿,教育部门对校外补习班开展新举措,开班可以,但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首先不得在休息日补课,也就是说,可以将课程安排在周一到周五,学生放学后再去参加补课,由于学生白天要上学,为了保证足够的睡眠,补课时间不得超过晚上8::30。

其次对于补习费用有明确规定,不同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定统一收费标准,各大补习班需严格按照标准收费,如此一来,既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补课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

最后补习班需要实现“营转非”,不能单纯地以盈利为目的,可能部分人会认为,这项规定对补习班不太公平,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绩才是关键,教育不能单纯的演变为资本,而且补习班“营转非”,将采取自愿原则。

分析:

对于教育部的新举措,家长看后表示心情复杂,也有家长开始左右为难,不知道究竟要不要给孩子补课。

整体看来,有关部门并没有完全反对学科类培训,甚至有支持的韵味,只是方式与以往存在差别,当补习班真正实现“营转非”后,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学生。

但是如果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所有老师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课堂上教学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毕竟中小学课程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即便是中考,有将近八成的试题都是课本内容。

想要提升成绩,学生还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上

校外补习班有好有坏,即便是不错的补习班,教学水平恐怕也没有学校老师的水平高,学校老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严格遵守上级指导开展教学任务,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学生应充分利用课堂黄金时间,提高听课效率,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如果课上认真听讲,就不用补习班老师再讲一遍,成绩依然有保障。

此外,更要重视课后服务时间,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基础上,将不懂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薄弱环节,如实告诉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会尽全力帮助每位有问题的学生。

教育是一个漫长阶段,家长遵循客观规律,对学生不能拔苗助长,平时多观察学生的天赋与喜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