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逝世!深情追忆他与浏阳的故事!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湖南民歌《浏阳河》传唱大江南北,它的词作者是湖南著名花鼓戏剧作家徐叔华。刚刚,记者从徐叔华家人处获悉,徐叔华老先生今晨在北京逝世。
徐叔华,湖南长沙人,1931年生,曾任湖南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49年9月参加湖南省湘江文工团,任演员,曾成功演出过《哑巴劳军》《白毛女》《兄妹开荒》《女社员》等名剧。后从事编剧工作,先后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为人们所熟悉的有歌舞剧《双送粮》、土家族大型神话剧《春哥与锦鸡》、花鼓戏《补锅》《还牛》等。《浏阳河》的歌词是解放初期,徐叔华写的小型歌舞剧《双送粮》中的主题歌,也是其从事戏剧创作的第一个作品。
追 忆
重返浏阳,再唱《浏阳河》
据2017年6月30日《浏阳日报》报道
第一次来浏阳时,那还是1951年,他青春年少,韶华正好,创作歌曲被选调到北京参加会演,获得极大成功;数十年过去,这首歌早已唱响全国、全世界。而他,已是白发苍苍。他就是著名歌曲《浏阳河》的词作者徐叔华。
2017年6月28日,怀着对浏阳的深厚感情,徐叔华以86岁高龄再回浏阳,进行为期两天的探访,他参观了欧阳予倩大剧院、市志档案馆,重游了风光桥、浏阳河。时间历经多少沧桑,山城变化巨大,但老人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一如当年,就像他内心的那首歌,历久弥新,久唱不衰……
“徐老来了!”2017年6月28日下午四点半,解放路,花鼓戏剧团,一群戏曲爱好者奔走相告。这是老人探访浏阳的最后一站,前往花鼓戏剧团,回味激情燃烧的岁月。很多人都不知道徐叔华和花鼓戏的渊源,就如同很多人都不知道《浏阳河》这首歌,也和花鼓戏有关。
在众人簇拥下,徐叔华应邀聊起《浏阳河》的最初创作。“它其实一开始,就是花鼓戏的唱段。”徐叔华笑着说。
故事追溯到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开始,当时湘江文工团一批搞文艺工作的年轻人被分成几个工作队下到田头采风,19岁的长沙人徐叔华,也是其中一员,被分到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畔,他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民歌。很快就秋收了,分到了田地的农民有了种粮积极性,交公粮路上也颇有些你追我赶的味道。
那种热闹欢腾的生活气息感染了徐叔华,他顿时来了灵感:“我想着一位爷爷和孙儿推着小车送公粮,不小心车陷水沟,他们想请一位青年帮忙抬车。青年有意逗弄,就对孩子说:你要是答得出我的问题,我就帮你抬。”
青年问了什么问题?花鼓戏剧友们都心知了然,那自然是“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
“咯还不晓得……”大家异口同声回起话来,剧团内笑声一片。由徐叔华创作的《推土车》,后改名《双送粮》,受到追捧。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来湖南访问演出,提出联欢时唱一曲湖南民歌,经过接待方再三斟酌,将《双送粮》的词,结合作曲家朱立奇、唐璧光“送瓜调”的曲,“组装”成了如今的《浏阳河》。
徐老,一路走好!
来源:新湖南、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