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花,四时之水,制成了薛宝钗的冷香丸,背后真相细思极恐
古代的富贵人家,有事没事爱吃药,有病治病,没病滋补。《红楼梦》中的贾府更是如此。
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贾母是一位非常健康的老太太,但是她听说黛玉离不开人参养荣丸的时候,立刻笑道:“这正好,我这里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有事没事配几料药,大概已经成了贾府的习惯。
药丸,贯穿《红楼梦》的首尾,从最初的人参养荣丸,到薛宝钗的冷香丸,还有袭人被贾宝玉踢了之后,提到的山羊血黎洞丸,贾宝玉解暑用的香雪润津丹,贾母送给刘姥姥的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王熙凤得了血山崩之后吃的调经养荣丸,薛家独有的治棒疮的药丸,王夫人硬要塞给林黛玉吃的天王补心丹,等等,这些药丸,各有各的功效,各有各的用法,让我们见识到了古代的医学智慧,也难怪,读者们都认定了作者曹雪芹是一位全方位的人才,对医学也有着非常深厚的见解。
《红楼梦》中所出现的药丸,大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有的甚至到了今天,人们还在使用。不过,也有两种药是曹雪芹杜撰的,一种是贾宝玉为林黛玉开的那个要用的“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等神奇原材料的药方,还有一个就是薛宝钗的冷香丸。关于冷香丸的制作,《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清单——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一处,一起研好,又要雨水这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丸,再加上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四季之花,四时之水,甜味的白糖、蜂蜜,苦涩的黄柏,全都包含在薛宝钗的这料“冷香丸”之中。
曹雪芹为啥要大费周章地写清楚“冷香丸”的配料和制作方法,这料“冷香丸”之中,为什么用的材料这么奇怪?几乎没有任何真正的药材,反而都是花和水。
提起水,我们不禁会想起《红楼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个比喻出自贾宝玉,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历来的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是第一个把女儿比喻成“水”的,作者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借用了水的纯洁和洁净。
不过,曹雪芹不仅仅开创了用“水”来比喻女儿的先例,还借用了前代文人用“花”来比喻女儿的方式。从《诗经·桃夭》开始,文人们就喜欢用花来比喻女子。因为女子娇媚可爱,如鲜花一样美丽。
换句话说,《红楼梦》中的女儿,不仅是“水”,而且是“花”。而在薛宝钗的“冷香丸”之中,也偏偏全部都是花和水构成的。从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到冬天的白梅花蕊。这就不得不让人细思极恐了——薛宝钗的“冷香丸”,就是《红楼梦》中所有女儿的荟萃和集合!
而这料由“花”和“水”制成的“冷香丸”,偏偏又被薛家埋在梨香院的梨树下。在“谐音”这件事上,曹雪芹发挥到了极致,《红楼梦》中的谐音,比比皆是,“梨”很显然通“离”。
四季之花,四时之水制成的冷香丸,被埋在梨(离)树之下,也就意味着,冷香丸其实就是一曲《红楼梦》中所有女儿们的别离悲歌。就像太虚幻境中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悲”,都预示着红楼女儿们无处可逃的悲剧命运。
所以,冷香丸不仅仅是治疗薛宝钗“热毒”的药,它背后的真相,也是包括薛宝钗在内的《红楼梦》中所有女子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