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1975年特赦的国军2名中将战犯,坚持要回台湾,他们成功了吗

来源:牵绊花娱乐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1-25

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抗日战争胜利后,还没来得及缓口气,解放战争又再度开启,从1946年至1949年,为了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场事关中国命运的决战拉开了帷幕。

1947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将国民党军主力消灭殆尽,1949年4月,南京解放,基本上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4年的时间,数百万的反动派军队被打垮,其中不乏大量,在战争中被逮捕的俘虏。根据统计,其中拥有少将以上军衔者,就高达1084人。

与普通士兵不同,这些人受到的思想荼毒更深,即便被俘,依旧十分反动,为了改造他们,国家建立了战犯管理所,几年的时间内,就让许多战犯从思想到行为彻底转变,让他们能够重新踏入社会,迎接自己新的人生。

战犯特赦,原本的俘虏成为了自由人

自1959年12月起,党就对功德林改造所里面的战犯进行特赦,第一批包括王耀武、宋希濂等国军高级将领,随着时间推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根据战犯的改造情况,进行特赦,直到1966年,已经先后特赦了6批,总计296名国军高级军官恢复正常生活。

直到最后,仍有些思想上的顽固派,还呆在改造所中,尤其以黄维为代表的一众人,仍旧拒绝改造。不过看着身边的狱友,一个一个重获自由,内心也难免动摇,只不过是年纪大好面子,放不下来身段罢了。

1974年,主席亲自过问剩余的战犯特赦情况,经过探讨研究,仍有13人不能释放,主要还是表现不好。

面对这种情况,主席提议说:“人家放下武器都已经25年了,还关着干什么,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就这样,在1975年3月的一个清晨,功德林改造所内响起广播:“经探讨,国家决定特赦全部在押的战争罪犯”。

管教所内一片激动,其中,不乏当初进来时还年轻,出去却两鬓斑白的战犯,大家欢呼着,拥抱着,渴望重新与家人团聚,就这样,1975年,所有国内战犯,全部得到特赦。

特赦战犯中,有两人坚持前往台湾

最后特赦的这一批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最小的也都接近60岁了。所谓落叶归根,为了让他们重返家乡,国家也给予了非常优厚的待遇:被特赦的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去处,可以返回自己原籍,国家会给安排工作,并且给足路费。

最后一批293名战犯中,大部分人都选择留在大陆,返回家乡。可有两人却是例外,他们就是原国民军第51军军长王秉钺、第25军军长陈士章,两人纷纷提出想要前往台湾。

接近30年的改造和教育中,大部分人的思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理解党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适合国家发展的,适合人民生活的,但人无完人,总有些顽固分子,仍旧想着之前的老做派,所以,当时许多人都怀疑这两人还是死性不改。狱友们都纷纷劝说,可在一番商谈之下,才知道这两位老人,其实有着言不由己的苦衷。

原来,当年在三大战役时,老蒋就命人将许多主要将领的家属迁至台湾,目的不言而喻,就是防止这些将领反叛,利用家眷来威胁他们,为其卖命。

在战争中,有些将领被俘虏后接受改造,很多家属也都知道了自己的丈夫、儿子的消息,于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回到大陆,等待团聚的那一天。

可谁能料到,这件事被蒋得知了,他大发雷霆,随即封锁了这些亲人回大陆的路线,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滞留在台湾。所以被特赦之后,王秉钺和陈士章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抵不住对亲情的渴望,选择前往台湾。

得知两人的情况后,国家也给予充分理解,申请也就很快通过了。

台湾的表现令人绝望,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随后,有许多和两人相同处境的特赦战犯们,也都获得了批准,前往台湾,共计10人,

1975年4月,一行人跨过了罗湖桥,进入了香港,引来了大批记者的报道。消息传到台湾,很多人也都表示欢迎,可对于刚上任的蒋经国来说,他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害怕接受这10人回台,会戳穿自己的谎言,流出不利的舆论。于是,虽然当局表面上欢迎,但并未有任何具体举动。一直在找理由推脱。

很快,他们在香港停留的时限即将到期,面临着绝望的处境。一行人中的原国民党将领,张铁石自缢身亡。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多方打探,得到消息:王秉钺和陈士章的女儿已在美国定居。在大陆人员协助下,两人启程投奔女儿,其余7人也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13123456789